首页 > 定州农业>>

大涨村,蒜黄变成“软黄金”

时间:2013-12-10 15:10:22  来源:  作者:

 

图为美缘蔬菜专业合作社车间内忙碌的工人。□本报见习生赵梦怡
记者贾旭鸿
寒冬时节,许多村因农民歇冬而显得冷冷清清,而在被称为“蒜黄村”的杨家庄乡大涨村,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走进大涨村美缘蔬菜专业合作社,三四十名妇女正忙得不亦乐乎。鲜亮娇嫩的蒜黄经过码平、捆扎、加冰、装箱等一系列步骤后,被搬上了准备开往湖北武汉的大货车。在加工车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大娘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大娘,您这么大岁数咋还来合作社干活呀?”74岁的吴秋燕老人笑呵呵地说:“儿子、儿媳都在城里上班,大冬天我一个人在家也挺闷,这点小活儿不算啥,累不着人,自个儿挣点零花钱,这心里也美滋滋儿的!”在合作社从事蒜黄包装的,大部分是大涨村及周边村的妇女,每天她们忙活一上午,下午回家还可以操持家务。
据村委会主任王红立介绍,大涨村种植蒜黄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勤劳的菜农经多年的种植实践,摸索出冬季用土暖窖生产蒜黄的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大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蒜黄,全村建有1600多个土暖窖,占地300多亩。蒜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不像其它设施蔬菜那样耗资大,因此,全村400多户村民种植蒜黄的达90%以上,蒜黄种植成为了全村农民增收的一大主导产业。
技术有保障,种植规模大,这是大涨村蒜黄产业的特征。但是,由于农民缺乏对蔬菜市场的科学预测与把握,仍然会出现菜贱伤农的现象。为确保农民稳步增收,大涨村“两委”干部开动脑筋,最终决定成立一个专业技术合作社,让农民抱团闯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蒜黄产业的抗风险能力。2011年5月19日,定州市美缘蔬菜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现在,大涨村每天的蒜黄输出量达十几万斤,而专业合作社的输出量就占到近一半的份额。为提高蒜黄品质,村里积极引进大蒜新品种,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种植规模和产量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带动起周边的小涨村、大渡河等村也搞起了蒜黄生产。蔬菜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衔接,提升了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推进了蒜黄产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发展的转变。
从小生产走向大合作,蔬菜专业合作社把农户集中起来,变“各自为战”为“集体作战”,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美缘蔬菜专业合作社会员王耀辉说:“自从参加了合作社,再也不用自己一趟趟开车跑几百里的路去外地卖菜了。合作社负责联系客户,每年蒜黄种植季节,来自保定、石家庄、河南、湖南等地的客商络绎不绝,卖的价格也不错,一年下来,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
走进种植户孟永军家的蒜黄窖,金灿灿的蒜黄格外喜人,让人看了就眼馋。“我们村每家每户都有4、5个种植窖,一个种植窖60平米,每个窖一茬下来可以收割近3000斤的蒜黄。忙的时候就雇临近村的妇女,她们上午干四、五个小时就能挣三四十块钱,好多人抢着来呢!”孟永军告诉笔者,“蒜黄是冬春蔬菜淡季很受欢迎的新鲜蔬菜,从栽种到收获仅需20天,每年农历八月左右收割第一茬蒜黄,到来年阳历5月份结束,每个窖都能收获七八茬。”
这时,我们看到一位来自石家庄的王女士正在收购蒜黄。她一边娴熟地装车,一边高兴地告诉笔者:“我每年从十月份就到这儿来收购蒜黄,这个村的蒜黄不施肥、不打药、安全又放心。你看,这颜色多漂亮,香味浓不容易腐烂,每次拉到菜市场就被抢购一空。”
看着一个挨一个的蒜黄窖,村委会主任王红立说起今后的打算:“我们村的蒜黄已经通过了无公害认证,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村里形成了一条运输原料、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建立起‘农户+基地+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安置了农村闲散劳动力1000多人。下一步,合作社要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销路,使大涨村暖窖种植蒜黄产业做大做强,走向四方,让蒜黄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软黄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