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定州农业>>

精准发力拔穷根 产业助推小康梦

时间:2017-01-06 12:45:15  来源:  作者:

―――清风店镇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图为清风店镇北支合村村民郝义芹在给红嘴雁喂食。记者白永民摄
 

 
□本报记者王登强、聂资滨
    1月3日,冬日的严寒裹挟着几丝湿冷,然而,清风店镇北支合村郝义芹的小院里却涌动着阵阵暖流。
    “去年,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买了40多只红嘴雁。这不,没几个月的时间就长到六七斤了,过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北支合村村民郝义芹一边喂食,一边乐呵呵地说,“多亏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郝义芹的妻子失明20多年,因为要照顾妻子,他无法外出打工。几年前,他的妻子又因病导致半身不遂,日子过得更困难了。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镇上帮他制定了红嘴雁养殖的脱贫计划,让郝义芹一家又看到了希望。
    源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在清风店镇许多贫困村民正像郝义芹一样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精准识别,找准“穷根”开“药方”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清风店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访贫送暖,摸清底数、找准思路,扶真贫、真扶贫,迅速掀起精准扶贫的热潮。
    “我们对贫困户及致贫原因进行精准识别,为确定帮扶举措提供参考。”清风店镇人大主席郭宁说,找准“穷根子”是手段,开对“药方子”、引导农户脱贫致富才是目的。该镇共识别出贫困户271户,涉及25个村,540人,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还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对部分识别不准的贫困户进行专项清理,确保‘扶真贫’。”清风店镇民政所所长张跃龙说,通过入户走访,该镇“因村因户”制定脱贫计划,最终立项扶贫35户,政策兜底扶贫173户,其余的以教育、医疗救助等方式扶贫。
    因人施策,产业扶贫摘“穷帽”
    “变‘输血’为‘造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郭宁说,精准扶贫重点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准富民产业载体和路子。
    “干部们来家里走访时,问我想干点啥,我老婆得了重病,两个孩子又上学,这样的情况我也没法外出务工。”东王吕村帅玉会说,“以前我养过羊,镇上就给了几千元帮扶资金让我干老本行。”
    “买一只小羊200多块,养了半年多,年底就能卖到1000块钱,我靠着这群羊也能维持日常生活了。”帅玉会说。
    清风店镇将发展产业项目作为脱贫摘帽的重要抓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行,按照“政府主导、示范带动、产业融合、品牌提升”的思路,积极探索脱贫新路子,根据各村实际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发展了獭兔、羊、红嘴雁等养殖业及苗木种植业。
    西岗村村民马喜耀一家5口人,母亲没有劳动能力,他自己还有腿疾。在他家的地里,一排排树苗在寒风中笔直挺立。“我家种树有四年了,种着槐树、丝绵木等,最开始只有4亩地,现在我们租着十七、八亩。”马喜耀说,“我家的发展,全靠镇里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让我们减少了种植成本,这些树就是我们脱贫的‘摇钱树’。”
    农业产业扶贫措施,播洒出了满满的希望,也更加坚定了贫困户脱贫的信心。
    “治病去根”,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导致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成员患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二是家庭子女多,负担重。有些极度贫困的家庭,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很难实现脱贫,需要政府提供帮扶,消除贫困。”郭宁说。
    为了解决因病返贫问题,清风店镇加大对长期患病或突患重病贫困户的救助力度,按照相关政策,完善医疗救助机制,不仅减轻了贫困户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切实保障了民生。
    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根本上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女进行甄别确定,对小学、初中阶段的住宿生,每人每年补助1250元;高中阶段免除学费、住宿费和教科书费;专科及本科大学生可申请信用贷款8000元,研究生可申请信用贷款12000元。清风店镇通过建立教育扶贫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因贫读不了书、读书返贫等问题。
    帅玉会说,自从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教育发展扶贫工程优惠政策后,他不再为孩子们读书发愁了。他的妻子孙占欣患有肌无力,虽然医药费比较高,但因为有医保,也能报销大部分医药费,生活负担减轻了不少。
    从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到啃“硬骨头”,拔“穷根子”,清风店镇源源不断地将“造血”功能带给贫困家庭,帮助村民沿着同步奔小康的目标,走出一条可持续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