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南地北定州人>>

漫漫“缂丝”路,悠悠“织女”情

时间:2016-01-20 10:31:55  来源:  作者:

 
 
王鹏巍正在织做缂丝。  
 
     王鹏巍为聋哑孩子传授缂丝技艺。  
 
王鹏巍精心织做缂丝。
    

王鹏巍展示自己的缂丝作品。
 

缂丝,亦称“刻丝”,是以生蚕丝做经线,彩色熟丝做纬线,采用“通经断纬”的高超技法,使之花纹图案像镂刻一样的高档手工艺品,被誉为“雕刻了的丝绸”,是中国独有的古老丝织工艺品,被录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织工技法巧妙、耗工多、用材名贵,历代把它与黄金等价,有“织中之圣”、“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缂丝文化与定州有着不解之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汉中山王”墓考古发现,定州在汉代就有毛、丝、麻平纹织物,隋时也在定州设有绫绸局,随着桑蚕技术的普及,隋唐时期定州成为北方著名的丝绸产地,为缂丝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据《定州市志》记载,定州缂丝,始创于宋代,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它能织出各种图画文字,后因南宋王朝建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传艺也随人迁徙南方。《中国全史》也指出:“缂丝是我国丝织工艺中最受人珍爱的品种,宋代是缂丝的盛期,以定州生产最为著名。”漫漫“缂丝”路,悠悠“织女”情
―――河北定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巍的创业之路
见习生邢晓伟和士博记者孙新亮
在文化古都定州,有这样一位年过四十的女性,她放弃了原本生意红火的礼仪庆典公司,转为挖掘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缂丝”工艺,历经千难万阻将其带回定州,并立志将其传承、发扬。是什么原因让她有如此强大的决心,为了传统的“缂丝”工艺,宁可一切清零、从头开始创业?为此,记者采访了这位执着坚毅的女性―――河北定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巍。
王鹏巍与“缂丝”的不解之缘―――只因多看你一眼
王鹏巍是王灏庄园王氏家族的后人。先辈王灏两代人历经36载,耗巨资,搜集畿辅文人作品173种,刻板2530卷,记录了河北一带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被列为国宝级文物。王氏家族一向致力于研究与传承定州古老文化,涉及定瓷、书画、根雕、泥朔、文玩核桃、观赏石等。生长在古香古色文化背景下的王鹏巍,自小就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六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鹏巍在定州电视台《文化定州》栏目看到“缂丝”的专题介绍,立刻被这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犹如雕琢缕刻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2012年,王鹏巍参加了美国BSE企业家商学院以及北大文化创意总裁班的课程,这次学习使她改变了商业思路,更趋向于实现人生价值,在发现“缂丝”工艺急需传承与保护之后,使命感油然而生,她立刻着手筹备起来。
情系“缂丝”―――求师路“屡顾茅庐”
王氏家族四代人共同商讨,大家表示愿为定州文化建设做点贡献,为此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定州知名文化遗产的行列中。2014年6月,河北定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定州缂丝艺术馆)正式成立了。与此同时,作为“外行人”的王鹏巍也踏上了艰辛的求师学艺之路。
据史料和书籍记载,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缂丝技艺与王氏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全国闻名的缂丝世家“王氏家族”的祖籍就在定州,其祖先早年在定州以缂丝为生。苏州地方志载,苏州王氏缂丝前三代传人都是清廷匠师,第一代传人王金停专做宫廷龙袍褂子等缂丝,第二代传人王新定曾为慈禧太后缂制八仙庆寿袍和霞帔等,第三代传人王锦亭的作品《麻姑献寿图》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奖。而延续至今的第六代传承人王建江,正续写着“江南缂丝世家”的传奇。王鹏巍先后9次到苏州、北京拜访唯一的六代缂丝世家传承人王建江,真心拜师求艺。
起初,王鹏巍向王建江提出了“让‘缂丝’回家”这个想法,王建江笑而不语,并没有立即答复。王鹏巍没有就此放弃,多次与王建江聊起“缂丝”,当传承与发展“缂丝”的模式、方案一步步呈现出来之后,王建江认为这件事越来越“靠谱”了。之后,王建江老师帮王鹏巍引见了自己的父亲―――苏州王氏缂丝世家第五代传承人王嘉良,王老先生七十多岁了,因祖籍在定州,也想回家看看。直至七八个月后,王建江终于被王鹏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所打动,出于“南北联合,让中国缂丝走向世界”的想法,答应收王鹏巍为徒。在传授技艺的同时,王建江老师还派弟弟王昌江、弟媳徐培英
亲临指导,二位也是功底浑厚、国内一流。自小在母亲穿梭的织布机旁长大的王鹏巍对于织机上的经纬交错,有着与生俱来的悟性,她既是定州缂丝的传承人,也是痴迷缂丝工艺的学徒。
执着坚守―――让“缂丝”回家
缂丝要求采用原古法纯手工制作,缂丝机与缂织工具梭子、拨子这些“老物件”已经很久没有人做了,无从购买,这又让王鹏巍遭了难,只好去农村购买一台旧机器。根据王建江老师提供的角度、尺寸等数据对旧机器进行改造,订做了一批新机器,并找人手工打造一千把梭子。
由于缂丝工艺繁琐、技法较多,部分学员因难而退,她招收了几名本科生分别负责技术、管理与推广业务。在事业刚刚起步阶段,大量蚕丝线的产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但是,为了保护与发扬古文化“缂丝”工艺,使其能够更好地在古城定州传承下去,王鹏巍毅然决定由公司承担一切成本,实施免费教学,对学员的唯一要求就是要让“缂丝”技艺无条件的传给下一代。
缂丝的加入,连同定瓷、书画、根雕、泥朔、文玩核桃、观赏石等,使定州知名的文化产品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从事缂丝事业后,王鹏巍将庆典礼仪公司交给丈夫打理,将全部精力用来学习缂丝技艺,做起了现代的“织女”。
艺术追寻―――重文化求创新
河北定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直秉承“承继缂丝艺术,弘扬华夏文明”的企业文化,员工每日诵读《道德经》、《弟子规》,践行中华传统文化,还要研习英文,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河北定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创建了“缂丝”工艺的两个品牌,分别为“净丝语”和“千岁丝”。
缂丝产品的图案创作具有“古中山”文化底蕴,除了丝织品以外,公司研发了多种“缂丝”衍生品,如手包、男士商务衬衣等,都在销往全国各地,就连故宫也挂上了以缂丝为原材的服装,缂丝项链也在创作当中;在科技创新上,缂丝产品选用优质材料,加入纤维记忆元素,在缂丝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上部分采用新体裁,引入了欧美“现代派”、“抽象派”的风格,打破了传统缂丝文化的局限性;根据产品用处的不同,经纬线的运用也随之变化,使得“缂丝”艺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多彩。
丝丝真情―――用“缂丝”营造一片净土
2015年5月,河北定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丝丝真情”众创空间项目正式启动,旨在为更多创客提供创作平台。公司还邀请了来自市特殊教育中心和思语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聋儿孩子前来学习缂丝制作技艺。孩子们来到缂丝体验馆里,自己动手创作作品,用七彩的丝线制作的作品展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感恩生活的心。王鹏巍说,“缂丝工艺需要手、脚、眼并用,而这些聋儿孩子除了听力有别常人以外,其他感官不受影响,通过这门工艺可以让这些孩子们充分表达出自己美好的内心世界,还能培养出一定的艺术天分。”
王鹏巍透露,“定州缂丝”共有选稿、调经、缂织、搭梭等30多道工序、22种技法,一名缂丝艺人须经过3年努力方能学成,但目前掌握这门古老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传承堪忧。为此,她决定自2015年5月10日起,每周两次选派缂丝教师到市特教中心为学生们传艺,让这些聋哑孩子掌握这门生存技能,毕业后还可到缂丝传习所工作。缂丝传习所的授艺,为这些特殊的孩子打开了一扇走向社会的希望之门。截至目前,已有两名聋哑孩子正式留在定州缂丝传习所工作。
2015年10月19日,“2015京津冀残疾人就业创业活动”在石家庄举办,“净丝语”定州缂丝文化体验馆听力障碍的优秀女孩薛璐参加了展演,薛璐娴熟神奇的缂织技艺,吸引观众纷纷驻足观看、啧啧称奇。
放眼未来―――让“缂丝”走向世界舞台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王鹏巍的缂丝艺术馆已初具规模,精美的缂丝工艺再次光复古城定州,吸引了来自德国、厦门、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商选购。
2015年7月,文商中国年会暨第二届“寻找中国文化创意好项目”评选大赛上,定州缂丝获得“媒体支持奖”,一举成为2014年“寻找中国文化创意好项目”评选大赛的冠军。2015年10月16日至18日,河北省
第四届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在石家庄通乐城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河北定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有幸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净丝语”定州缂丝文化体验馆织女现场织做缂丝,织女们娴熟的缂织技艺,使得参展观众连连称赞。2015年10月24日至26日,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定州缂丝”作为河北非遗工艺产品参加了这次博览会河北馆的展示。
河北定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现已与河北科技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河北美术学院、职业冀中学院等多所高校以及市特殊教育中心达成共识,让“缂丝”工艺步入校园,希望通过“80”后、“90”后新一代年轻人的理念的融入,给“缂丝”这一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王鹏巍透露,公司打算出版“缂丝”专题类书籍,目前正派人整理,“缂丝”所用工具、材料,相关民间传说以及“缂丝”理念都会录入书中,为“缂丝”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树立良好形象,使其代代相传。
王鹏巍和她的河北定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在全国多地举办了“缂丝”衍生品的特色文化展览,力图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缂丝”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王鹏巍表示,今后还会在北京、天津、台湾等地举办缂丝文化展览,缂丝馆内也会给广大爱好者免费开放、学习“缂丝”技艺的机会。“‘把世界带进定州,让定州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是我一生的追寻,我会带领‘缂丝’这支强军大步向前。”王鹏巍如是说。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