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人杰地灵好地方 人才辈出兴八方

时间:2024-09-23 14:45:20  来源:定州日报  作者:刘立辉 王博

定州文庙里的东坡双槐。记者白永民摄

市民驻足瞻仰定州署广场上的韩琦像。记者殷盼摄

在河北定州东亭镇翟城村晏阳初主题文旅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建筑工人忙碌作业,现场热火朝天。

据介绍,晏阳初主题文旅项目以晏阳初文化品牌为引领,聚焦平民教育、乡村建设、公共医疗、社会调查四大名片,推进晏阳初历史文化街区、翟城中学旧址改造,复现历史人文风貌,着力打造文化体验、研学培训、休闲农业等基地。

其中,晏阳初历史文化街区以“重回1926·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在翟城”为主题,通过“建筑+景观”的手法高度复刻历史建筑及场景,围绕晏阳初、陈志潜、李景汉等开展实验和生活场景、“治愚、治贫、治弱、治私”四大教育主题展馆、平民教育定县实验纪念馆等场景与游客时空联动,打造沉浸式平民教育文化体验之旅。

据了解,1926年,作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简称平教会)发起人,怀揣耶鲁与普林斯顿双料常青藤文凭的晏阳初先生说动一批学者名流,告别繁华都市,来到河北定县(今定州)——这个距北京200多公里、当时仍属偏僻的县城。

在定县时,晏阳初身住农家、衣着粗布,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农民识字。他还骑着毛驴走街串村搞调研、做宣传,足迹踏遍了东亭镇、清风店镇、留早镇等乡镇的上百个村庄。

晏阳初先生在定县扎根10年,在这里,他组织扫盲,改良农作物与畜牧品种,兴建剧场与广播电台,兴办产销合作社和实验银行,还创办《农民报》,组织“同学会”与“公民服务团”等,书写了现代中国历史上乡村建设试验传奇的篇章。

定州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先后涌现出了战国名将廉颇、汉代音乐家李延年、唐代诗人刘禹锡、崔护,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现代人民艺术家张寒晖,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等历史名人;隋代杨坚,宋代司马光、韩琦、苏轼等曾在定州任职。

北宋时期,定州为宋辽边陲之重镇,河朔之咽喉,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庆历七年(1047)十二月,任真定知府的韩琦以资政殿学士、给事中改知定州兼定州路安抚使。到定州赴任后,韩琦在处理州府及军事政务之余先后修建了两个园林——阅古堂、众春园。韩琦在定州为官的五年中,他“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恺悌”,政绩斐然,深受百姓拥戴。皇祐五年(1053)正月,当他满任期赴并州时,当地乡民“遮留设祖,哭声动野,刻德政三十条于石”“诣阙挝登闻鼓,乞立公生祠”。

韩琦之后,定州迎来知州——苏轼。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重新启用王安石的变法措施,苏轼作为守旧派人物被清理出朝堂,贬为定州知州。同年10月,无限惆怅的苏东坡从汴京赶往定州。

在定州期间,苏轼严明法纪惩恶布新,严厉惩处腐败分子,改善士兵居住环境和饷银制度,有效稳定了军心,部队战斗力明显提升;保国守边增修弓箭社,组织各个村庄的年轻人“带弓而锄,佩箭而樵”;扶危济贫开拓生产,明令禁止苛捐杂税,免税五谷,因地制宜扩种水稻并传授栽种技术,农业面貌大为改观。

位于定州市中心的文庙里,留有当年苏东坡亲手栽植的两株古槐树,一株为“飞龙”,一株为“舞凤”,历经千年风霜雨雪,依然风姿曼妙,岁岁繁茂,成为定州古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苏轼在定州虽任期不长,但他的遗迹甚多,酿造有“中山松醪”酒,为民编写了“定州稻秧歌”,至今留有“雪浪石”“东坡双槐”等遗迹,题写了《开元三首》《鹤叹》《刘丑斯诗》《石芝》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不朽诗作。

以人物照见历史,用舞台承载信仰。省旅发大会期间,定州倾力打造了《归来·苏东坡》大型舞台体验剧,通过讲述苏东坡的生活轨迹,传递出苏东坡的博大胸襟和为民情怀,进而向世人展示定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