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河北廊坊临空经济区“3+13”规划体系解读:绘就国际一流航空城发展蓝图

时间:2020-04-27 14:49: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阅读提示:

近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河北部分)“3+13”规划体系(以下简称规划体系)由廊坊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

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层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廊坊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3 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3 个专项规划。

图1:航空服务功能区鸟瞰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该规划体系是推动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以下简称廊坊临空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廊坊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建设目标、空间布局和建设重点,为廊坊临空经济区大规模开工建设夯实了基础。

规划体现了廊坊临空经济区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其中又有哪些亮点?对此,记者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图2:科研创新区、高端产业制造区鸟瞰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规划首先明确了廊坊临空经济区的编制原则,提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具体来说,要以建设大兴机场综合枢纽为核心、共守生态安全为前提、共建高效衔接交通设施为支撑、培育临空经济和创新产业集群为基础、健全多元共享的公共服务为保障,推动区域协同和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临空经济区一体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图3:航空服务功能区航企及物流企业运营区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规划强调,要坚持区域协调,规划编制严格落实与临空经济区大兴片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强化与廊坊中心城区、永清城区、固安城区在生态、产业、交通、市政以及职住平衡等多个方面的规划统筹。

图4:科研创新区、高端产业制造区起步区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除坚持区域协调这一原则外,廊坊临空经济区内部也坚持要协调规划、融合发展。为此,规划提出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具体来说,要按照“多规合一”的编制思想,在落实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3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3个专项规划进行统筹,实现多规融合,在成果中做到数据校核,实现规划“一张图”。

根据以上原则,规划提出了“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总体发展定位。重点布局落实国际化服务空间、创新聚落空间、生态与生活服务空间。

图5:科研创新区“科创谷”风貌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规划提出,到2035年,将临空经济区打造为“国际服务的聚集高地、航空导向的科创基地和水绿漫步的创新佳地”。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国际一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聚集,现代产业体系成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开放型临空经济区,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

打造国际化开放平台  

图6:科研创新区“服务轴”风貌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临空经济区是区域城市对外开放的“核心门户”。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依托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廊坊片区),高水平打造国际化开放平台。将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加快推进河北省对外开放体系格局的构建。

图7:科研创新区永清北站地区风貌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其中,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科技、融资租赁等产业,打造区域国际化服务业集聚高地,为国际贸易、高端产业服务、离岸创新等功能提供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综合保税区,则重点以国际贸易产业为主导、现代物流产业为支撑,延伸发展服务贸易,形成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集聚高地。

建设三大产业功能区,构建“1+2+3”核心产业体系

图8:商业建筑风貌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产业是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基础,产业定位直接影响廊坊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定位。规划明确,要发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和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从切实担负起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促进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任务出发,构建面向全球市场的临空指向性强、航空关联度高的高端高新产业集群。

“高端高新”如何体现?规划提出,重点打造“1+2+3”核心产业体系,打造航空科创服务和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链,以及产研融合型特色创新链。

图9:临空经济区生态景观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1+2+3”核心产业体系,指的是 1 个先导产业,即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聚焦发展集成电路、车联网核心部件等;2 个培育产业,即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产业,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生物药制造、高端医疗设备等;3 个支撑产业,即航空科技创新、航空物流、高端服务业,聚焦航空装备制造、航空软件、航空维修、物流总部和计算中心、冷链物流、跨境电商、专业会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

产业体系需要合理布局的产业功能区来承载。对此,规划提出,根据世界级枢纽机场临空经济布局特点,规划布局三大产业功能区:即航空服务功能区、科研创新区、高端产业制造区。

图10:临空经济区郊野公园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其中,在航空服务功能区借助自贸区建设打造离岸创新中心,重点布局航企服务岛、健康生命岛、科技活力岛、综合保税区、航企及物流企业运营区、物流战略储备区;在科研创新区重点布局研发科教区、研发中试区、离岸创新服务基地、航空科技会展中心;在高端产业制造区重点布局航空装备制造区、智能制造产业区、健康医药产业区、未来发展区,打造科创型临空经济区。

重点做好几项工作

图11:临空经济区冬季滨水空间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就如何具体建好临空经济区,“3+13”规划体系中的各专项规划,从综合交通、生态建设、公共设施、综合水战略、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等方面作出了细致部署。

>>构建“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体系

图12:临空经济区夏季滨水空间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规划提出,要以建设 “交通、产业、城镇”协同发展的临空经济区典范为目标,构建“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体系。

要加快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服务临空经济区对外联系和机场快速集散需求。规划建设京雄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廊涿城际铁路)、新机场联络线—R1线、河北/北京预留线、天津至新机场铁路,新机场北线高速、京德高速、唐廊高速。

还要统筹布局骨干道路和骨干客运系统,支撑组团空间整合和高效组织。依托永兴河北路、国道G105、机场环线(东路)、廊涿公路、廊坊南环西延线,构建“三横二纵”快速路系统。构建高效货运组织系统,实现区内货运车辆20分钟上高速公路网。加强轨道快线、有轨电车、城际公交、城市公交等多层次公共客运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交通成为居民机动化出行主体。

>>以人为本,打造宜居环境

图13:滨水慢行绿道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规划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打造人文型临空经济区。

打造宜居环境,生态环境是关键。规划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加大营造林和湿地恢复力度,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围绕这一目标,廊坊临空经济区将统筹环首都生态带和北京绿楔建设,科学拓展生态空间,结合生态功能恢复,与北京协同共建“一轴、四廊、多带、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良好的城市绿色空间是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提出,实现5分钟见绿、10分钟进园、15分钟进林带的绿色幸福生活。

总体城市设计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合理、完善,也是环境是否宜居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体城市设计是塑造城市风貌、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规划提出,落实“苑囿风光、首都风范、时代风尚”的风貌定位,凸显临空经济区特点,规划重点从空中、从车上、从城里三个视角进行风貌特色塑造。

合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宜居城市的重要影响因素。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区域协同,按照“区域级—区级—社区级”三级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社区生活圈,提供全龄友好的社区服务保障。

>>打造绿色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

图14:城市慢行街道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规划明确,规划区内能源发展遵循“安全可靠、绿色低碳、节约高效、创新融合、区域协同、科学管控”的原则,打造能源绿色、智能高端应用示范区。

到2035年,规划区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全域无煤化,优质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00%,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以上。

>>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区

图15:城市公园绿道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水是生命之源。规划提出,运用“区域协同、共建共享”的理念,强化水源安全,区域协同联动,构建临空经济区双水源保障体系;运用“源头控制、过程蓄滞、末端排泄”的理念,构建高标准绿色防洪排涝体系;运用“理水营城、水城相融”的理念,构建安全、高效、优美的水系景观格局。

规划还提出,推进源头海绵城市建设,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雨洪调蓄功能,改造和新建城市水系,有效提高雨水调蓄管理能力。规划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区。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图16:城市广场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规划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廊坊临空经济区建设重点之一,提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建立城市智能运行模式和治理体系,将规划区建设成全国临空经济智慧发展示范区、京津冀智慧协同发展引领区、廊坊市智慧园区建设先行区。

具体来说,要在稳步推进实体城市建设的同时,建立“1123N”总体框架,即“一网、一中心、两系、三平台、多应用”,同步进行虚拟城市的建设。在空间数据基础上,叠加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多维实时数据,全息描述城市运行状态,用算法高效驱动城市运营,实现城市资源要素智能优化配置。

>>鼓励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

图17:中小学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为了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规划提出,鼓励浅层、次浅层地下空间利用,优先安排市政、交通等功能使用,适度安排公共服务、商业等功能,但需做好地下承压水层保护;弹性预留深层空间,作为城市地下快速交通廊道、物流通道,储水管廊等战略基础设施的建设空间。

具体来说,航空物流区地下空间为“珠链式”发展模式。以北京/河北预留线为骨架构建地下空间开发主轴线,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及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区形成地下空间TOD开发核心,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地下空间布局结构。科技创新区形成“一核、三片”的地下空间布局结构。一核为永清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预留轨道交通进入永清北站的条件,南北向地下步行系统串联科技会展中心和离岸创新服务中心。三片包括科技会展片、离岸创新服务中心、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三个公共服务中心区,鼓励公共中心区地下空间相互连通。

>>打造坚韧高效的安全体系

图18:航空服务功能区公园意向图(廊坊临空经济区供图)

规划要求,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风险为脉,谋略定策;科学布局,长效发展;高标准规划,韧性高效;区域合作,协同发展;创新融合,智能互联”六大原则,形成防灾空间布局、应急服务设施和应急保障设施布局、完善综合防灾体系建设。

到2035年,临空经济区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按抗震基本烈度8度设防,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城市生命线系统、重要基础设施按8.5度设防,避难建筑等城市要害系统按9度设防;固定避难场所人均用地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服务半径不超过3000米,室内避难面积不低于固定避难空间的30%。(河北日报记者王思达、解丽达)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