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杜俊利 通讯员王德峰 郭海民 杜廷保 苗云燕)魏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总投资18亿元,新建集中安置区6个,涉及该县漳河河堤内4个乡镇、12个村庄21288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2770人。着眼于为搬迁群众打造避险宜居新社区,魏县牢牢把握“易地扶贫搬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坚持社区、园区、景区“三区”同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新家搬到社区住,环境好,心里敞亮,还有通往县城的公交车,非常方便,这生活就跟城里人一样!”日前,已顺利完成旧房拆除的魏县沙口集乡李家口村群众常振怀说。
以民为本科学推进
走进魏县沙口集乡贺祥社区,东面的两层小楼白墙灰瓦焕然一新,西面的几栋小高层单元楼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笔直整洁的街道上、胡同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在搬迁规划、社区选址、户型设计等工作起步时,我们就让群众全程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成民心工程、幸福工程。”魏县县委书记樊中青说。
在新社区设计上,魏县从县情出发,克服财力困难,坚持“能集中不分散”,照顾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规划设计了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连排庭院住宅,同时配建部分多层楼房,满足老中青不同安置户的居住需求。初步设计出来后,组织群众代表征求意见,及时进行改进完善,直到让搬迁群众满意。在细节设计上贴心为民,比如最初设计的户内水管只有室内的,但在走访调研时,群众反映干农活回来后满脚泥土,直接进屋洗漱不方便,会把屋内弄脏。根据群众意见,后来调整了设计图纸,在院内增加了一处自来水管。
为科学合理确定新区选址,职能部门充分听取群众意愿,新社区选定在距离迁出村平均不超过3公里的地方,使搬迁群众保留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既可以行洪避险,又就近便利。对每个社区同步配套建设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道路、通讯、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齐全,学校、老年公寓、卫生室、村民服务中心、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推进。
“我们严格落实搬迁政策和建设标准,所有贫困人口人均住房面积限定25平方米,对有条件、有外援、有较强装修意愿的群众,做好宣传,引导理性、务实装修,严防大额举债搬迁、装修,让群众搬得起、住得下。”魏县沙口集乡党委书记杨磊说。
为打造百年放心工程,魏县在资金保障、行政推进、质量监管等方面做足文章。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配套资金3亿多元,启动项目前期征地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发动地方和群众自筹,先后落实各项建设资金18亿余元,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社区学校、卫生室、老年公寓、主干道、水电等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由教育、卫生、民政、交通、水利、电力等责任部门对口争取资金项目,并负责建设落实。工程质量由监理公司现场监理,住建部门驻场监管,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对完工住宅进行分户验收,验收一户交付一户,完成全部分户验收后出具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并备案,以过硬的工程质量赢得群众认可。
干群连心和谐拆旧
“旧房拆除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让群众欣然接受、主动拆旧。通过搬迁节约土地,逐步实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4月上旬,刚到魏县任职就到易地扶贫搬迁拆旧一线调研的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高巍表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7月底前要完成旧房拆除,年底前完成复垦”目标任务,魏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百日攻坚行动。自4月中旬开始,安排四位县级干部包乡镇,11个县直部门包村,300名党员干部包户,实行三级包联责任制,进村入户帮助群众,加快装修入住和旧房拆除进度,入住一户,拆除一户。
“咱是老党员,一辈子没落后过,旧房拆除更不能落后。”70岁的前大磨乡任户村老党员任德新说,拆迁开始后,两个孩子的旧房舍不得拆,他主动做通孩子的工作,带头将两个院子的房屋全部拆除。
对各个搬迁村,乡村与群众签订《搬迁拆旧协议》,实行“党员自身带头拆、村干部动员亲人带头拆、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头拆”的“三个带头拆”工作机制,并把村里有威望的社会贤达充实到拆旧复垦工作小组,增强透明度,加快拆旧进度。
在组织群众搬迁拆旧工作中,各社区成立劳务小组,租赁机械车辆等,对积极拆旧复垦群众派工、派车帮助搬运物品,免费安排机械帮助拆旧,对需要处置变卖的树木、旧砖等物品,帮助联系收购方。前大磨乡党委、政府为拆迁群众免费提供工程机器,还收购废旧砖块,用于各村街巷硬化,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实现建筑废料再利用。期间,全乡29个村硬化街巷面积5.5万平。4月中旬,任户村提前100天完成全村拆旧任务,县委、县政府全县通报表彰,对乡领导班子集体记三等功、颁发奖金30万,对书记、乡长、分管人员分别记三等功。
为加快拆旧复垦进程,各工作队和各乡镇村坚持每天一小结,每周一大结,对积极拆旧的群众,实行供暖补贴、免费拆除、赠送家电厨具等奖励,减轻群众负担,提高群众积极性。今年五一假期,魏县人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领导带队,300多名干部职工牺牲节假日,深入搬迁户家中帮助搬迁拆旧。有的职工在家没干过家务,但帮助搬迁户搬家时,肩扛手抬干得热火朝天,不怕脏不喊累。广大搬迁群众积极配合,加快新房搬迁进度,争相早日完成拆旧复垦。
目前,在全县12个搬迁村21288人100%拿到新房钥匙基础上,6个村2452户100%完成搬迁拆旧任务,其他村户正在乡村和工作队帮助下加快装修入住、拆旧、复垦进程,全县新社区搬迁入住率已达到90%,拆旧率完成85%。
园区同建稳步增收
乐业才能安居。“能致富”是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核心目标。为此,魏县坚持社区、园区、景区“三区”同建,积极发展产业、扩大就业,使搬迁群众有事做、能致富、有奔头。
在新社区附近和拆旧复垦土地上,蔬菜大棚、密植梨、食用菌、花卉等现代农业园区一个接一个建了起来。贺祥社区周边发展起来万亩桃园,每年4月份举办桃花旅游节,7月举行鲜桃采摘节,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群众收入逐年增加。户村社区与邻近几个村发展700亩密植梨园区,三五年后梨花观赏和鲜果采摘旅游也将成为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段家庄村建档立卡户段连林搬进贺祥社区后,以前得过且过思想一扫而空,对未来充满期待。他对帮扶干部说:“咱不能只靠政府照顾,现在政策这么好,我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致富”。他主动学习盆栽蔬菜大棚管理技术,很快成为行家里手,每月增收1000元。
为实现产业就业增收途径多样化,魏县突出在全国推广的“扶贫微工厂”创新举措,在安置社区配套建设扶贫微工厂6座,入驻箱包、服装等项目,安排一批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根据贺祥社区毗邻县经济开发区实际,该县人社部门和企业组织搬迁群众免费培训,优先在开发区企业务工增收。其他社区利用微工厂、园区景区、商业网点、便民超市、集贸市场等途径,并设置社区保洁员、治安巡逻员、绿化维护员等公益性岗位,聘用建档立卡和普通群众就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
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李家口村常保生2018年5月在贺祥社区当上了社区保洁员,每个月能挣1000多元,又联系介绍他儿子常发军参加电焊技术培训,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
任户村拆旧完成后,复垦工作也正在加快推进。据前大磨乡党委书记郑占东介绍,任户村旧址复垦后,结合村东密植梨种植园区和县委、县政府规划的乡村振兴漳河示范带,将通过流转土地打造特色瓜果种植园区,在户村社区建设蔬果冷藏库,拓展完善产业链条,让搬迁群众全部致富奔小康。
党建引领规范管理
“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在魏县易地扶贫搬迁户村社区,一面面字体隽秀、琅琅上口的家风古训文化墙,为整个社区平添了几分古色古香的文化韵味。
“搬得出”是开始,“稳得住”是关键。新社区建好后,魏县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服务入手,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该县在贺祥社区探索实行“党建+三治”模式,设立社区党总支,书记由乡党委副书记兼任,下设四个党支部,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当先锋做模范,对党员搬迁户在院门上钉挂党员标识牌,推进社区德治、法治、自治。组建社区居委会,吸纳原迁出村的村“两委”干部为成员,实行网格化管理,每2名居委会成员管理1个网格,负责责任网格群众的日常公共管理事务。
各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和物业服务中心,制定村规民约、装修规范标准,绘制社区文化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打造文明乡风典范。设立图书室、村民活动室、道德大讲堂,开展道德宣讲、手工艺培训、健康讲座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个社区还建起了群众大礼堂,方便群众开展文艺活动和节俭办理红白事儿。江庄社区、户村社区准备建设村史馆,收集旧村内的石磨、纺车、犁耙等物件,集中存放展览,让搬迁群众看得到历史,留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