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都区着力打造“一核多元”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服务更精细 群众更暖心
本报记者孙建伟 通讯员邓建平
今年以来,襄都区积极打造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参与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智慧创新融合,全力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扎实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推行“微审批”服务让办事群众少跑腿
“您好,以下是该项业务的办理流程,您可以按照程序提供相应材料,以电子版形式发给我,我们可通过线上进行预审。”日前,为节约群众的时间,襄都区行政审批局创新推出“微审批”服务模式,通过微信,就能直接完成多项业务的审核服务。
据介绍,申请人可直接扫描工作人员的二维码,与审批人员建立“一对一”业务包办联系,通过微信获取一次性告知单了解办理程序,材料准备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为申请人答疑解惑。材料准备完成后,申请人可通过微信发送电子版,包办工作人员经微信预审,发现缺失、误填则提醒补齐更正,真正实现了审批人员和申请人全天候微信实时沟通。
目前,襄都区已在食品经营许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文化经营场所许可、现场踏勘整改验收等40余项高频业务事项上推行“微审批”服务,与3000余名群众建立“微审批”服务联系,大幅减少群众往返次数。
“指尖诉讼”解难题足不出户网上办案
襄都区法院引导群众通过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线上庭审、线上调解等方式开展诉讼活动,进一步减少人员流动接触,在严格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案件当事人因疫情无法进行现场庭审怎么办?近日,襄都区法院东郭村法庭通过视频方式,审理了一起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有别于常见的庭审形式,因庭审当事人居家隔离,襄都区法院协调庭审双方及书记员在各自家中参与互联网庭审。
东郭村法庭庭长陈铁军介绍:“我们的审判执行团队积极同当事人进行联系沟通,尽量通过网上的形式,保障审判执行工作的运行,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
邢台市某公司拖欠张某某一年之久的货款一直未支付。远在邯郸市的张某某由于疫情防控规定无法到法院进行起诉,便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向襄都区法院提交了诉讼申请,顺利完成诉讼程序。
“受疫情影响,原以为还得过段时间才能起诉,没想到动动手指,案子很快就结了。”张某某很满意。
“红色物业”提档升级“跑腿哥”帮办代办受称赞
今年以来,襄都区深入推进“红色物业”提档升级,充分发挥物业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擦亮襄都“红色物业”品牌,真正发挥“红色物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在襄都区天一城小区,“红色物业”团队组织修建了一批新车棚,增设300余个充电桩,解决了小区居民充电难的问题。
同时,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延伸,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站点等,因地制宜建立“暖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取暖、遮风避雨、纳凉休息场所,充分发挥党组织阵地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全区已设立“暖心驿站”10个。
为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申请办好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襄都区政务服务“跑腿哥”重点对辖区“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代为准备、上交相关材料,并将后续证照送达、告知办理结果。截至目前,“跑腿儿哥”代办服务队累计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2万余次,协助群众办执照、领补贴、缴社保1万余件,减少群众和企业跑腿次数上万次,实现便民、惠民,成效显著广受群众好评。
“百姓议事厅”畅通渠道化解群众“烦心事”
“看,这就是我们3月底完成的高层外墙维修工程。”走进襄都区大梁庄乡李家庄社区苹果园小区,小区物业经理肖跃辉指着外墙翻修后的1号楼对记者说。
苹果园小区常住人口近600人。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肖跃辉在线上“百姓议事厅”微信群中担任群主,成了“百姓代言人”。
去年春天开始,1号楼外墙保温板出现部分鼓包、开裂迹象,小区通道本身比较狭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但因房屋过了保修期,要动用维修基金,而部分业主持反对意见,工作陷入僵局。
“一刮大风,就有住户在微信群里反映这个问题。”小区工作人员范改霞说,为避免伤人情况出现,肖跃辉和社区工作人员协商后,决定挨家挨户上门做业主的工作,争取尽快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当时,社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登门拜访,前后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最终整栋楼98%的居民都在征询意见书上签了字。”范改霞说,此后,递交申请、工程立项等,包括采购维修材料,他们都是遇事集体分析、讨论、决策。“我们在修缮高层外墙保温板的同时,还将风化的地库雨棚一并维修到位,实现了居民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设施受损、邻里矛盾纠纷……小区微信群里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多且琐碎,肖跃辉和小区工作人员都一一记录整理,尽快解决。
襄都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百姓议事厅微信群,化解了很多困扰群众的问题。他们将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部门联动解决问题的渠道,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服务更精细 群众更暖心
本报记者孙建伟 通讯员邓建平
今年以来,襄都区积极打造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参与的“一核多元”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智慧创新融合,全力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扎实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推行“微审批”服务让办事群众少跑腿
“您好,以下是该项业务的办理流程,您可以按照程序提供相应材料,以电子版形式发给我,我们可通过线上进行预审。”日前,为节约群众的时间,襄都区行政审批局创新推出“微审批”服务模式,通过微信,就能直接完成多项业务的审核服务。
据介绍,申请人可直接扫描工作人员的二维码,与审批人员建立“一对一”业务包办联系,通过微信获取一次性告知单了解办理程序,材料准备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为申请人答疑解惑。材料准备完成后,申请人可通过微信发送电子版,包办工作人员经微信预审,发现缺失、误填则提醒补齐更正,真正实现了审批人员和申请人全天候微信实时沟通。
目前,襄都区已在食品经营许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文化经营场所许可、现场踏勘整改验收等40余项高频业务事项上推行“微审批”服务,与3000余名群众建立“微审批”服务联系,大幅减少群众往返次数。
“指尖诉讼”解难题足不出户网上办案
襄都区法院引导群众通过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线上庭审、线上调解等方式开展诉讼活动,进一步减少人员流动接触,在严格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案件当事人因疫情无法进行现场庭审怎么办?近日,襄都区法院东郭村法庭通过视频方式,审理了一起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有别于常见的庭审形式,因庭审当事人居家隔离,襄都区法院协调庭审双方及书记员在各自家中参与互联网庭审。
东郭村法庭庭长陈铁军介绍:“我们的审判执行团队积极同当事人进行联系沟通,尽量通过网上的形式,保障审判执行工作的运行,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
邢台市某公司拖欠张某某一年之久的货款一直未支付。远在邯郸市的张某某由于疫情防控规定无法到法院进行起诉,便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向襄都区法院提交了诉讼申请,顺利完成诉讼程序。
“受疫情影响,原以为还得过段时间才能起诉,没想到动动手指,案子很快就结了。”张某某很满意。
“红色物业”提档升级“跑腿哥”帮办代办受称赞
今年以来,襄都区深入推进“红色物业”提档升级,充分发挥物业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擦亮襄都“红色物业”品牌,真正发挥“红色物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在襄都区天一城小区,“红色物业”团队组织修建了一批新车棚,增设300余个充电桩,解决了小区居民充电难的问题。
同时,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延伸,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站点等,因地制宜建立“暖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取暖、遮风避雨、纳凉休息场所,充分发挥党组织阵地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全区已设立“暖心驿站”10个。
为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申请办好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襄都区政务服务“跑腿哥”重点对辖区“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代为准备、上交相关材料,并将后续证照送达、告知办理结果。截至目前,“跑腿儿哥”代办服务队累计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2万余次,协助群众办执照、领补贴、缴社保1万余件,减少群众和企业跑腿次数上万次,实现便民、惠民,成效显著广受群众好评。
“百姓议事厅”畅通渠道化解群众“烦心事”
“看,这就是我们3月底完成的高层外墙维修工程。”走进襄都区大梁庄乡李家庄社区苹果园小区,小区物业经理肖跃辉指着外墙翻修后的1号楼对记者说。
苹果园小区常住人口近600人。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肖跃辉在线上“百姓议事厅”微信群中担任群主,成了“百姓代言人”。
去年春天开始,1号楼外墙保温板出现部分鼓包、开裂迹象,小区通道本身比较狭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但因房屋过了保修期,要动用维修基金,而部分业主持反对意见,工作陷入僵局。
“一刮大风,就有住户在微信群里反映这个问题。”小区工作人员范改霞说,为避免伤人情况出现,肖跃辉和社区工作人员协商后,决定挨家挨户上门做业主的工作,争取尽快解决群众的“烦心事”。
“当时,社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登门拜访,前后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最终整栋楼98%的居民都在征询意见书上签了字。”范改霞说,此后,递交申请、工程立项等,包括采购维修材料,他们都是遇事集体分析、讨论、决策。“我们在修缮高层外墙保温板的同时,还将风化的地库雨棚一并维修到位,实现了居民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设施受损、邻里矛盾纠纷……小区微信群里居民们反映的问题多且琐碎,肖跃辉和小区工作人员都一一记录整理,尽快解决。
襄都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百姓议事厅微信群,化解了很多困扰群众的问题。他们将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部门联动解决问题的渠道,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