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段人与野生狐狸“亲密” 接触的短视频走红网络。 狐狸素来机警, 一旦它们感到洞穴受到威胁后就会立即另觅新址,却因何能够与人这般亲近? 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视频中的当事人、 沽源县长梁乡小元山村村支书李志国。
下地偶遇狐狸幼崽
流火6月, 进入到素有 “三河之源”美誉的沽源县最佳的观景季。 在这世外桃源般的环境里, 着实有 “人在画中游” 之感。 而长梁乡小元山村是这块浑然天成的画布里的一部分, 河流、 村落、 农田, 一片绿意盎然中将坝上特有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元山行政村下辖小元山、 西窝铺、小石砬三个自然村。 村支书李志国与野生狐狸的第一次相遇就是在小石砬村附近。
2个月前,正值播种季,李志国忙碌了一上午, 将白菜种子撒播到地里准备回家时, 突然听到从不远处的河沟里传来 “嘤嘤” 的叫声。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他来到近前, 发现竟是一只尾巴尖呈白色的狐狸幼崽。 环顾四周, 李志国并没有看到其它狐狸的身影。 想到置身于荒郊野外, 这只走失的小狐狸很可能难以生存, 于是他便将其抱回家中,暂时养在笼子里。
离开了草丛的掩护, 小狐狸对于新环境显然很不适应, 一直蜷缩在角落里。 但李志国端来一碗牛奶后, 它却不再那么“认生”, 试探地凑近闻了闻, 就 “咕噜咕噜”喝了起来。
热心“救助” 适得其反
小狐狸能 “开口” 自然是好事。 李志国正寻思接下来如何妥善处置时, 村里一些长辈闻讯赶来。 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说村周边时常有狐狸出没, 但它们很有灵性, 既不偷村里的鸡鸭, 也不祸害牛羊,一直相处得和睦。李志国懂得其中的意思,他说这是在救助小狐狸, 而且刚从网上查到狐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怎会伤害它。他的解释反而让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 说他的 “救助” 可能会适得其反。 就好比小孩儿学走路,父母肯定会在一旁呵护一样。很多野生动物幼崽踏出离巢第一步时, 其实它的母亲并没有远离, 而是藏在附近保护着它。 这些是野生动物为尽快适应环境的生存法则。 李志国出于好心的 “善举”,也许恰恰破坏了 “规矩”,让狐狸母子因此失散。
李志国听后, 觉得有道理, 于是下午他便赶紧将小狐狸放回到发现它的地方。随后, 李志国走出几十米远蹲下观察, 希望母狐狸前来 “认领”, 但却只听到小狐狸朝着他离开的方向, 发出 “嘤嘤” 的叫声……
再次遇到小狐狸
虽然只是暂短的 “邂逅”,但李志国一直将狐狸母子能否团聚的事挂在心上, 直到几天后看到小石砬村耕地旁的一幕, 才让他顿感释然。 原来他熟悉的那只 “白尾巴尖” 正和另一只小狐狸玩耍。 它们听到有人靠近后, 便迅速逃回一旁的洞穴里。狐狸一向警觉, 挖洞时会一同挖几个出口以分散风险, 当遇到危险时会立即钻入洞穴, 从其它出口逃走。 但 “白尾巴尖” 似乎嗅到了熟悉的气味, 并未远离。 李志国叫了声 “小狐狸”,它便主动钻出来,与人亲近起来。
自此, 李志国便与这只小狐狸有了更多的交集。 他下地经过时总将专门买的火腿肠喂给它吃。 一来二去, “白尾巴尖”好像算准了李志国何时来, 总事先站在洞穴前那个原本用于侦查敌情的土堆儿上翘首以盼。
时间长了, 李志国发现小石砬村一带至少有5个狐狸窝。 晴天时, 它们总会来到地垄上, 刨出一块空地, 悠闲地晒着太阳,让忙于耕种的村民都 “眼馋”它们的惬意。
不打扰才是最大的保护
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氛围里,李志国还将他与小狐狸互动的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引来纷纷点赞。一些爱心人士专程从县里赶来,在李志国陪伴下,给小狐狸带来各种丰盛的食物。早已放下戒备心的它甚至与陌生人仅保持不到一米的距离。
就在李志国享受着当下的快乐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由于与人过分亲近,显然出于本能,让 “白尾巴尖”的母亲感到了危险。它白天时不再外出觅食,听到李志国的呼唤后,便将幼崽堵在洞中,甚至发出吼叫声阻止其上前。此情此景,让李志国突然清醒了, “白尾巴尖” 并不是自己饲养的宠物,它应属于大自然,这片广袤丰饶的土地才是它真正的家。
李志国自此便再没有去投喂 “白尾巴尖”,一些要来看狐狸的朋友也被他婉言拒绝。眼下,李志国觉得,不打扰,不干涉,让其保持野性才是对野生动物最大的保护。
为何小元山狐狸成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沽源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强力推进集中安置工作和 “空心村”治理。
几年间小元山行政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西窝铺村、小石砬村搬迁到长梁乡集中安置点。 通过流转村民手中的土地退耕还草,不仅村民从政策中得到了实惠,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小石砬村周边出现多个狐狸窝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小元山自然村也纳入了空心村治理范围。在村的30多户村民看到生活了一辈子的村落越变越美,随着旅游季游人频频光顾,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之变下生活之变的同时,也让村民们自觉地成为了这片乡土的守护者,更让这里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园。
这几天频繁降雨,村支书李志国经过小石砬村时总会放慢脚步,当看到耕地旁的洞穴外一串串崭新的脚印时, 已半个月没见“白尾巴尖”的他终于放下心来……(记者 赵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