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倪岳峰书记来衡调研讲话要求,按照市委五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自我加压、奋发有为,加快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真刀真枪干一场,干出一番新面貌,为做强做优县域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先进位闯新路。
促政策落地 激发展活力
位于桃城区的衡水新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最近研发新产品的劲头更足了。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1207万元,折合减税302万元,省下的资金全被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的要求。为让企业第一时间享受到政策红利,我市税务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主动加强与科技、发改、工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摸清企业底数,逐户建立台账,主动对接服务,切实让企业应享尽享。今年以来,全市有652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款3.53亿元;144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税率优惠政策,合计减免所得税额1.42亿元;213户企业享受小微优惠,合计减免所得税额0.19亿元,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发展活力。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今年以来,国家和省出台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我市立足市情,第一时间研究出台稳经济大盘17个专项行动,开通“12345+衡企通”、政企直通车微信群等服务平台,开展“送政策服务保市场主体”活动,“一竿子插到底”将政策送达企业。同时,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结合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我市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放管服”领域改革,建立市县两级重点投资项目帮办代办服务中心,大力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模拟审批”等改革,建成金融服务中心、智慧金融平台和首贷服务平台“一中心两平台”,推行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设立“衡水企业家日”,全力打造“三最”营商环境。
不久前,投资6.5亿元的河北悠益生物科技园项目在饶阳县正式投产,益生菌液体和固体两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可年产固体饮料5000吨、液体饮料两万吨,年产值4亿元。“从签约到投产,我们只用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企业总经理王广贤感叹,项目能快速落地投产,离不开当地政府高效的服务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让企业安心发展吃下“定心丸”。截至6月底,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8.5亿元,同比增长11.3%。
促转型升级 抢发展高地
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是枣强县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件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从原料到成品,仅需两分钟就可完成。这条生产线不仅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还具有质量轻、设计自由度高、可回收利用的特点。”枣强经济开发区的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工程师史有好说,加快技术研发、引进和转化步伐,已在企业形成共识。这条生产线的投产,标志着枣强县复合材料产业由热固型向热塑型的转变。
不仅仅是复合材料产业,我市金属橱柜产业通过自主转型、加大科技攻关投入,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也不断提升。
“我们和航天五院合作研发了国内首条保险柜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后将大大提升产能和品质。”在武邑县河北虎牌集团奥笛柜业公司,董事长李会民说起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做大做强的经历感慨不已。近年来,武邑县加大技改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金属橱柜产业获得整体提升。
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强做优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为此,我市出台了《衡水市县域经济发展闯新路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全国特色产业名城,打造一批千亿级、超百亿级和行业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品牌效应、辐射带动效应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营业收入将超3000亿元。
在此基础上,我市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为每个特色产业编制了一个发展规划,持续深入实施产业迭代升级“五个一”工程,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发展活力迸发。今年上半年,全市154家规上企业实施了169个技改项目,总投资257.73亿元;技改投资完成198.4亿元,超预期48.4亿元,同比增长46%,居全省第5位;350个项目列入2022年河北省重点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暨千项技改项目计划,排名居全省第4;13个项目获得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技改)专项资金3396.4万元。
强链补链 布局发展新赛道
在刚刚举行的冀州区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深圳洲斯移动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医用冰箱、医用保温箱项目格外引人注目。它既是冀州区“集中招商月”活动成果,也是延伸医疗器械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智能化的牵引项目。冀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以洲斯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补强产业链短板,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延链补链强链,完善上下游配套,推进产业链协同共享,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必由之路。围绕强链补链,我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一系列组合拳不断激发“链”式效应。
聚焦17条产业链,聘请国内产业研究机构深入研究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为产业链“画像”,全面掌握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技术、上下游配套、制约瓶颈等情况,形成产业链“三个一”清单(每条产业链一张“链主”或重点企业清单、一份重点发展项目清单、一个招商引资清单),进一步完善“两图两库N指数”发展支撑体系。
大力推行“链长制”,实行“一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产业链发展规划、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工作机制,协力推进产业链发展。今年,我市聚焦17条产业链,围绕龙头企业、主导产品及上下游产品的聚合,突出产业链缺失环节和关键节点,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重点谋划引进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产业链高端项目、延伸产业链的配套项目。上半年,我市谋划在库项目1178个,同比增长24.3%。
建好用好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政策咨询、产业云图、供需大厅等平台功能。截至6月底,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810家企业注册应用,8个县市区已与平台商进行了对接。“青竹画材智能化改造项目”等13个项目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库,“养元营销数字化管理平台”等4个项目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打造平台……目前,我市正不断完善强链、补链的思路和举措,筑牢“压舱石”、拼抢“新赛道”、做强“增长点”。
育龙头企业 全力招大引强
县域特色产业的提质升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目前,我市正深入实施“育龙”工程,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
我市制定出台《衡水市工业育龙工作方案(2022-2025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从全市筛选26家重点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进行“一对一”精准培育,聚力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区域竞争力、产业带动力的工业龙头企业;建立消费品工业龙头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库,持续开展“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对11家消费品企业进行精准培育,计划到2022年底,培育营业收入10亿元至20亿元企业6家,20亿元至30亿元企业5家,30亿元至70亿元企业两家,70亿元至100亿元企业两家,力争在培育百亿级企业上实现突破。
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积极培育上市梯队,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目前,已筛选重点拟上市企业39家,更新后备企业资源库116家。同时,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市省级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
在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同时,招大引强一刻也未放松。在北京和平铝业衡水武强基地挤压二车间,一根根铝型材闪着银光从机器中喷吐而出,经过大型机械手精准锯切后,自动输送到下一道工序。“目前,我们基地已经建成12条智能挤压生产线,3条立式喷粉线、1条卧式喷金线,5条隔热复合发泡、深加工生产线。日产值已达到400万元左右,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北京和平铝业衡水基地厂长钱刚介绍说,项目总投资45亿元,今年3月,一期工程第二阶段已顺利开工,预计年内投入使用,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
如今,东泰五金集团、东方雨虹等大企业在衡布局,已为做强做优县域经济积蓄起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谋划实施续建和新开工项目1715项。其中,新入库项目657个,同比增加239个。1至7月份,举办市级重大招商活动8次、县级招商活动168次,新签约项目277个,总投资913.69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47个,超亿元项目197个,超10亿元项目22个,超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4个。
记者手记:
稳字当头,干在实处。采访过程中,记者眼之所见皆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一个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一幢幢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家家产业园区呼之欲出……全市上下奋勇争先,向高质量发展全速迈进的“精气神”让人振奋。特别是面对疫情反复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深入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省“1+20”政策体系,第一时间出台稳经济大盘17个专项行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千方百计推动政策落实、释放政策红利,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央和省市打出系列‘组合拳’,拉了我们一把,及时、管用、解渴!”我市多位企业负责人坦言,稳经济政策有力度,落实见效是关键,他们将坚定发展信心,积极应对挑战,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衡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