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我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厚植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底色

时间:2023-06-08 16:34:55  来源:  作者: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京津冀地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深化区域内高校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要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群众生活,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全面部署。随着一系列民生举措的落实和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更为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富足,民生保障底线兜得更牢更实,托起了沧州人民“稳稳的幸福”。

“我想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岗位,没想到第一天就找到了!”在2023年沧州市毕业生就业市场首场招聘会上,签署就业意向协议的刘莉莉感慨道。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我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从岗位开发、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综合施策,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1至5月,全市已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37场,提供招聘岗位11万余个,求职登记8.98万余人次,介绍成功4.74万余人次。针对重点群体就业,我市靶向施策,多渠道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强化精准帮扶、招聘服务、就业指导、维护权益等“不断线”就业服务,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加快就业岗位开发,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实施农民工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畅通失业人员救助渠道,加强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生活保障联动,开展常态化就业帮扶。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政策,帮助就业创业。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志明表示,市人社局坚持将服务融入京津冀就业工作大局,落实好跨区域就业信息协同和发布制度,坚持需求引导和供给优化协同,完善劳务协作机制,力争全年新增农民工向京津等地转移就业4.8万人。同时,积极落实京津冀创业服务协同机制,加强京津冀创业孵化基地交流合作,参加电商创业赋能乡村振兴大赛等系列京津冀创业服务合作行动,引入京津优质创业名师资源入驻全市67家孵化基地,指导帮助我市4860家创客创业项目,确保全年带动就业达到1.2万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生大事。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我市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水平,唱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歌。

下午课后服务时间,走进沧州市实验小学,篮球、舞蹈、书法等社团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自从孩子参加了学校的课后服务,我再也不用提前下班接孩子了。课后作业在学校就能完成,彻底消除了我的‘心病’。”谈到课后服务,市实验小学一名家长表示非常满意。目前,课后服务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和有实际需求的学生中覆盖率达100%,受益中小学生77万人,课后服务社团达85种,数量近8000个。

与此同时,教育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插上羽翼”。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扩容提质民生工程,全市新改扩建学校25所,目前15所已主体完工,项目完成后可增加有效学位3.1万个。此外,我市大手笔谋划建设教育园区。总规划占地8935亩,入园学校6所,分3期建设,建成后可有效拉动城市向东发展,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优化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

“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吕荣锋表示,将紧紧锚定“人民满意、教育强市”工作目标,坚持勤奋为根、研究为轴、创新为源、争优为本,聚焦群众关注、短板弱项、难点热点、量化指标、部厅重点和中心任务,全力推动全市教育工作在“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服务发展、高等教育提质晋位、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精准服务教研引领、高效保障筑牢防线”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日前,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公布,沧州在全省11个地市和全国37个地级市(含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两轮评审答辩环节脱颖而出,成为我省唯一一家项目示范试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2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我市紧抓中医药全面发展的大好机遇,全力推动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中医药人才强基培优、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承弘扬四大工程,建设市县乡村四级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文化于一体的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普惠中医、智慧中医、特色中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强市,推动试点示范效应不断放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熙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活动室内,76岁的天成熙园小区居民李阿姨,正和社区合唱团成员一起排练。“我们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常客。”她说,每天八点半到十点半是他们的活动时间,排练到中午,就在这里的餐厅吃午饭。

熙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是沧州市首个投入运营的社区综合性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有效补充,这里不仅能为周边3000余名居民提供常规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也能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家庭病床、康复训练、心理诊疗等深度服务。依托新华区政府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与服务资源,为熙园社区辖区及周边5万余名居民提供智慧居家养老信息管理支持。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政策引领、示范带动、多元推进,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失能有保”的健康养老模式,切实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先后打造10个由沧州市中心医院、青县康泰医院等医疗机构托管运营的社区日间照料站点,提供体检、康复保健等居家医养康养服务,共建立档案7698份,累计服务老年人6.7万人次。同时,探索建立“1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个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家医联体内的上级医院”的“三个一”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目前,全市305个赋码社区全部建成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中心),实现了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全覆盖。沧州中心城区建成多个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医养康养示范中心,覆盖城区4.3万老年人。

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的接力棒不断传递,久久为功,用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一幅幅温暖幸福的民生图景,正在沧州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