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花海”“林海”!唐山全面加强矿山生态治理

时间:2023-08-15 15:49:19  来源:  作者: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 志远)一大早,在开平区唐山花海空地,张艳萍等十几位舞蹈爱好者正在练习广场舞。园艺工人刘伟正忙着给花草浇水。月季、菊花、郁金香等花卉迎着阳光绽放。

这里曾是百年老矿开滦马家沟矿煤炭开采区,是著名的“开平煤矿”所在地,却因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一度成为“散乱污”聚集的工业废弃地,被人称为“城市裂痕”。2018年8月,开平区委、区政府开展了废弃矿山环境整治行动,强力推进花海区域由“城市伤疤”“城市裂痕”变为“城市之花”“生态之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矿山环境治理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生态建设整体战略,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矿山综合治理,积极探索矿山修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完成了大量矿山修复治理工程,消除了废弃矿山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改善了矿山地质环境。

与花海一样,昔日的三友矿山已然成了生态文旅公园。山脚湖山瀑布林立,山腰花海随道环绕,山顶果林菜苗长势喜人,七月的三友矿山果树繁茂、景色喜人。一侧是塑胶跑道的山路顺势而上,山坡种出5万平方米的“花海”,山上一处平台各种野花竞相绽放。在千亩花果园内,十余种果树已枝繁叶茂。走在树林里,鸟鸣虫幽,不时有微风拂过,让人惬意至极、流连忘返。

难以想象,这一区域曾是古冶的百年老矿区,废弃后满目疮痍。就在这里,人们打造了一片片“花海”“林海”,绣出了一朵美丽的“生态之花”。

近年来,三友矿山公司坚持边生产边治理原则,累计投入2.5亿元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现已完成治理面4500余亩,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矿区原生状态大部分覆土只有2厘米厚,植被稀疏。我们修复后,部分位置覆土厚度可达1.5米,有效提升了治理水平,观赏树木、经济作物均能生长,绿化效果比原生态更好。”公司副总经理兼工程设备部部长李树元介绍,根据相关标准测算,公司综合治理面积年均碳汇量预计可达3800余吨,以20年计入期估算,碳汇量约8万吨,相当于约3万多辆轿车的年碳排放量,有力推动由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完美蝶变。据了解,该公司“石灰岩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荣获“绿色矿山重大工程一等奖”,三友矿山公司也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矿山”“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单位”“矿山生态治理模式试验示范点”等荣誉。

古冶区是具有130年采煤历史的老工矿区,多年来,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造成的山体裸露面积约700万平方米,采煤波及地121.3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48.9%。生态环境历史欠账多、采矿废弃地开发利用难、修复治理任务艰巨等成了该区转型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难题。

近年来,古冶区对700万平方米白茬山进行修复治理、对6800亩采煤塌陷及工矿废弃地进行整治及复垦,引入社会资本10亿元实施土地复垦项目,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目前,已完成投资8亿元,修复白茬山260万平方米、完成采煤塌陷及工矿废弃地复垦3500亩。往昔的矿山,变成了今日的绿水青山。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矿山企业最多的时候达到1000多家。矿业开发成就了过去的辉煌,但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不规范开采造成山体破碎、地表植被损毁,裸露的白茬山触目惊心;矿山采选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固体废弃物,侵蚀着环境;开采、加工、运输环节产生的扬尘,污染着空气,对矿区周边群众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为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共赢,对于持证矿山,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治理管控,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现“边生产边治理”。在市、县相关部门的督导、指导下,矿山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治理。三友矿山、丰润金隅冀东水泥石灰石矿、古冶金隅启新水泥石灰石矿、迁安金岭铁矿等矿山企业,将多年开采形成的白茬山挂网喷播复绿,停采区域植树绿化,矿区环境明显得到了提升。

迁安市金岭铁矿将土地复垦、尾矿废料再利用和生态公园建设相结合,建设集工业文化体验、科普研学、户外运动休闲为一体的矿山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以此为标志,迁安矿业经济正迎来脱胎换骨的蜕变,实现由粗放型资源开发向绿色城市发展的华丽转身。

曾为开滦采煤塌陷区的南湖,已经建成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成为绿色发展的成功范例。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多年的矿山修复,我市逐步实现了开发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协调;历史遗留矿山迹地完成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产矿山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大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