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滦平县的街巷、村镇间行走,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时时萦绕耳畔。在这里,人人会说的普通话承载着文化底蕴,如今又推动着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依托标准普通话优势打好“语言牌”,把普通话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大力传播普通话文化、发展普通话应用产业,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础。
8月28日,参加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的石家庄学员张鑫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滦平县普通话体验馆里参观体验。在这里,他还了解了滦平县成为全国普通话体验区的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
“滦平县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听起来特别亲切。”张鑫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在新乐市经营一个家庭农场,虽然从小就学习普通话,但是受生活环境影响,很多发音依然很“地方化”。随着农场越做越大,接触四面八方的来客越来越多,张鑫更加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回去一定得好好学习,改掉自己不准确的发音。”张鑫说。
1953年,滦平县被确定为全国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地,2012年、2020年被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普通话体验区”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在推广普通话方面,滦平县做了很多。
滦平县把普通话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传播普通话文化、壮大普通话产业,连续11年举办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10余所高校合作设立“普通话体验基地”“普通话教学基地”,积极承接少数民族学生等群体普通话教学、研究、实习等体验活动;借助普通话优势,与相关机构对接,打造集体验、展示、培训、考试、考级等为一体的普通话文化特色产业。
“目前,我们正在和承德地区以及外省的多家高校洽谈,开设播音主持微专业,进一步利用普通话体验馆积极推广普通话,助推民族团结,力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更多贡献。”滦平普通话推广中心主任梁艳说。
只有语言通,才能文化通;只有文化通,心灵才相通。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260名学生来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求学,除了学好相关的专业文化知识,学生们也更多地关注承德标准普通话。
据了解,自2022年获批河北省首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以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依托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和承德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将语言文字事业融入育人全过程,建成了校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学体验基地”,开设了语言服务微专业,产出了承德语言文化研究成果,实施了“普通话援疆星火计划”,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近3年,文传学院学生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达到88%,有近千名毕业生成为国内外普通话推广的优秀使者,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励260余项。
“未来,文学与传媒学院将把语言文字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工作与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有机融合,更好服务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为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李朝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