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创新场景在雄安① | 打造样板,为现代化城市探路

时间:2023-12-11 15:08:11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解丽达 郭东 冯阳

打造样板,为现代化城市探路——创新场景在雄安①

冀中平原、京津腹地,一座高水平现代化新城芳容初绽。

未来之城,为“新”而来。创新,是读懂雄安新区的原始密码。

以“新”开路。破解首都“大城市病”,“跳出去”建新城闯出新路子。

以“新”立标。21世纪看雄安,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目光长远。

地上、地下、云上,“三个雄安”拔节生长。

智能、绿色、创新,新区新景“妙不可言”。

承载着千年梦想的雄安,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探路。

容东片区是雄安新区首个大规模建成区,处处体现出高水平现代化城市的风貌。图为11月16日拍摄的雄安城市风光。 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刘光昱摄

起笔—— 一砖一瓦皆是设计

雄安新区的“新”,是与生俱来的烙印。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建设雄安新区是“城市发展的新选择”。

从没有哪座城市的建设,动用60多位院士、国内外200多个团队、3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规划设计的最强阵容。

“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雄安规划纲要中寥寥数语,为新区的城市风貌定下基调。

恰似“青莲滴露”的雄安高铁站,颇具东方神韵的悦容公园,“金芦苇”造型的中国中化大厦……走进今日雄安,风格各异的建筑形成一个个新地标。疏密有度的组团布局、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正在由蓝图变为现实。

“没有高楼林立,走在街上一点不感到压抑。”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河北雄安分公司区域负责人杨明说,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他决定从北京迁入雄安的一个原因。

“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建高楼大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雄安新区自规局规划组组长肖艳明介绍,新区的住宅楼一般不超过45米。

走在雄安的街道上,无论朝哪个方向看,都能看到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这里面也大有学问。“我们的居住建筑高度分为24米、36米、45米三档基准,相邻的建筑是不能跨档的,避免因为高度差过大造成天际线不和谐。”肖艳明说。

新区的“新”,体现在每栋单体建筑的创新设计上。“你仔细看,新区几乎没有两栋完全一模一样的建筑,小细节上都略有差别,而整体看起来又和谐统一,这源于我们对城市风貌的精细化管控。”肖艳明说。

“启动区中央绿谷沿线的住宅屋顶建议为青黑色,与公建相协调;启动区东西两侧和临淀区域住宅屋顶建议选用枣红色……”在肖艳明和同事们刚刚完成的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风貌管控工作方案里,甚至对屋顶颜色都提出了明确建议。

不仅颜色,样式也有讲究。坐在飞机上,如何判断下方是哪座城市?雄安能一眼就被认出:新建区域居住建筑基本是坡屋顶。

“就连屋顶坡度,我们都专门做过研究,太陡太缓都不行,最终根据北方气候条件,综合考虑防风、防水等功能,兼顾美观、安全,确定了坡屋顶在25-35度这个范围为宜。”肖艳明说,他们的规划设计,精细到每一块砖、每一片瓦。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雄安,一座把创新刻进基因的城市。

落地—— 一草一木皆有“智慧”

有人说,在雄安,每一粒沙子都有自己独立的IP地址。

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雄安新区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以城市计算中心、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综合数据平台为核心的“一中心四平台”搭建完成。

11月29日上午,一辆无人驾驶的901路智能网联巴士从定安公交站出发,开往南文营公交站。途中,一辆人力车突然从前方左侧道路切入公交车道,“聪明”的巴士瞬时完成刹车处理,规避了危险。

“‘无人驾驶’其实更安全,遇到情况的反应时间是人的1/16。”中国雄安集团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邵骞介绍,目前还在道路测试中的智能网联巴士预计年底前正式投入载人测试运营。将无人驾驶车辆纳入常规公交体系中,这在全国是首例。

有“聪明”的车,还有智慧的路。早晚高峰时段,驾车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乐安街上行驶,时速保持在40公里,如果赶上一个绿灯,后面大概率一路绿灯——这样的“绿波带”是通过处理交通流量数据,形成对交通信号配时的优化。

外省市车辆每天流入多少?当前哪个路段最为拥堵?街上哪种车型最多?雄安的路都能“知晓”。

秘密就藏在道路两侧的多功能信息杆柱里。通过摄像头、雷达、5G基站等智能设施,数以万计的杆柱实现交通全量数据的采集、汇聚和实时传输,由此成就全国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数字道路。

街头少有井盖、抬头没有电线——走在雄安的街区里,城市被还以本来的清新面目。原来,这座城地下有隧道一样的综合管廊,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工程管线都住进了这间“集体宿舍”。

11月29日下午,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业务经理刘文举打开电脑,登录“综合管廊智能化管理平台”,以“第一人称”漫游视角,“走”进数字建模的管廊中。

温度、湿度、氧浓度……现实管廊中布设的传感器,及时将数据传送到“数字孪生”的管廊模型中,让管理人员在电脑前如身临其境。“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异常环境参数并推送报警信息,实现联动应急响应。”刘文举说,智能管理为守护城市的“生命线”加了一层保险。

一草一木皆有“智慧”,地下、地上、云上“三座城”在雄安同生共长。

APP下单预约,公交站点动态响应,在雄安乘公交的舒适体验让绿色出行成为习惯;

自动监测住户用水量,存在异常即报警,社区工作人员可远程判断独居老人是否安全;

…………

未来已来,创新的场景在雄安不断汇聚。心向往之,一幅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正铺展开来。

(河北日报记者解丽达、郭东、冯阳)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