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河北:点“绿”成金 推进碳产品价值转换

时间:2024-01-16 15:56:16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作者:

冀时客户端报道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省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创新建立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低碳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实现低碳转型、绿色发展。

您现在看到的,是秦皇岛昌黎县的特产扇贝。您能想到吗,网袋里的扇贝,除了食用价值,还有另外一种作用。

秦皇岛市昌黎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晓刚:

扇贝从春天5月份投苗,5月份投苗的时候它只有米粒那么大,能长到现在这么大,它是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它把这个二氧化碳固定在这个贝壳里边,就实现了固碳的这个目的。

将扇贝开发成为降碳产品,正是我省开发海洋渔业碳汇取得的最新成果。此前,我省的降碳产品主要关注的是森林、草原。但作为沿海省份,河北的海洋生态降碳产品却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瞄准广阔的海洋渔业资源,我省多部门协作,参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结合河北双壳贝类养殖实际情况,在适用条件、固碳核算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实现了海水养殖双壳贝类固碳量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现在,当地渔民只要提交材料,就能加入到"降碳"队伍中来。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 刘修锦:

比方说不动产证、养殖证以及他的投苗、销售的一些相关的证明就可以了,然后我们根据这些材料来核算它的固碳量,上市交易之后,养殖户就可以根据相应的比例,(获得)相应的分成。

目前,仅秦皇岛昌黎一地就有16家经营主体加入"碳汇"队伍,固碳量达到了7310吨,生态产品价值50万元,实现了海洋生态产品从"无形"到"有价"的突破。

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科三级主任科员 贾秀喜:

我们将以此次为契机,吸引更多的经营主体,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将海洋固碳类项目向深度和广度开发。

与开发碳汇新产品同步,我省生态环境部门还在用金融手段,推动河北降碳产品的价值实现。

前不久,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向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发放了一笔2.56亿元的"绿色贷款",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而这笔"真金白银"的支持,源于省生态环境厅与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携手设立的3年500亿元专项规模。

中国建设银行河北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 王开红:

我们已经给83家企业投放了降碳产品的这个贷款,贷款的投放额度达到了364个亿。

不只是提升融资规模,建设银行还根据河北产业实际推出了碳配额、排污权质押等金融产品,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我省其他相关部门也在持续跟进,用金融手段引导经营主体,向"绿"而行。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 二级主任科员 王云静 :

我们积极对接各大银行机构,主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融资对接平台和项目库,加强银企对接,助力企业转型绿色发展。

截至2023年年底,我省推动完成塞罕坝林业、白洋淀芦苇等降碳产品价值转化7390万元,降碳产品开发项目26个,核证总规模累计近700万吨。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处三级调研员 蒋卫宁:

我们将持续深化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开发更多降碳产品方法学。规范企业碳排放管理,有序将年度碳排放量超过2.66万吨当量的企业和新建项目纳入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全省产业低碳转型、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