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张瑞先:如今的生活比蜜甜

时间:2019-09-27 10:42:33  来源:  作者:

    笑容满面、神采奕奕,加上一头几乎没有白发的时髦短发,如此的精神面貌,看起来只有五六十岁的样子,让人完全看不出眼前的张瑞先老人,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
    “我们是幸运的,经历了祖国繁荣发展的每一步,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如今的生活比蜜还甜,吃的好、穿的好、心情也好,身体当然就好。”张瑞先笑着说。回忆小时候,借钱也要上学
    张瑞先1949年出生在砖路镇丁村一个农民家庭,有6个兄弟姐妹。在她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借钱也要让她上学。
    “当时家里太穷了,别说上学,连饭都吃不饱。”张瑞先说,那时候,全家8口人挤在三间又矮又黑的小土坯房里,吃不饱穿不暖,吃的最多的就是红薯加咸菜,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玉米面,一件衣服兄妹几个轮流穿,直到破的实在没法穿了,还用来纳鞋底。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看到别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学校,特别羡慕,但是家里穷,连两三块钱的学费都掏不起。父亲懂得多,见的世面广,知道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最后借钱把我送去学校。”张瑞先告诉记者,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以前的破庙改成了三间学堂,连个窗户都没有,四处漏风,全校就一个老师教所有年级的学生。冬天天冷长冻疮,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但大家都非常珍惜读书的机会,再苦都坚持上到初中毕业。
    “现在的孩子吃穿不用愁,还能安稳地坐在崭新的教室里读书,冬天冻不到、夏天热不着,真是太幸福了!”张瑞先感慨地说。
    踏上工作岗位,生活越来越好

    张瑞先初中毕业后,因为有点文化,在村委会负责文字工作,还经常给村民们上课,并在几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初,在村委会属于以工代干,是没有工资的,我就想着赶紧找份工作补贴家用。”张瑞先说,起初她在商业供销社做销售员,后来又到五金公司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工作期间,张瑞先结婚生子,因为丈夫是军人,常年不在家,她只能边工作边照顾孩子。“那时候,日子真的很难,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租房住。”张瑞先清楚地记得,当时一共搬了九次家,直到后来单位分了一套房。虽然只是一座两层的小土楼。但总算有了自己真正的家。就这样,张瑞先一家在小土楼里一住就是10年。
    艰难的岁月,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而终止,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
    “以前流行一句口头禅,‘社会主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张瑞先说,“当时我还想,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实现,但是现在你看,咱们早就过上了这样的生活,真是像做梦一样。”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1997年,公司破产,张瑞先下岗分流,闲不住的她除了带孩子,空闲之余便开始锻炼身体。“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所有的套路我都学会了。”张瑞先兴奋地说。
    因为热爱文娱表演,张瑞先还加入了社区合唱队,学会了30多支舞蹈,每次社区举办文艺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前一阵子,老家丁村需要组建一个文艺队,乡亲们知道我爱唱爱跳,还专门请我回去当教练。”张瑞先骄傲地说,“后来,我还教会他们怎么上网,通过网络视频学习舞蹈,现在村里的文艺队办得越来越好了。”
    “我现在的生活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丰富多彩、幸福快乐!”张瑞先觉得,老年人要有好的心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儿孙都大了,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要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就可以了。”
    回顾自己的70年,张瑞先认为,不管是从学习经历还是工作经历,都与国家的发展变化休戚相关。“我是无比幸运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虽然有苦涩,穿过补丁服,但最终在风吹雨打中,锻炼了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为祖国的发展感到骄傲,相信接下来的80年、90年、100年,乃至更久的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张瑞先说。记者张玉凤、张晓红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