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文化>>

“中山狼”的由来

时间:2018-04-09 10:04:47  来源:  作者:

    文明的古国中山,历来是仁慈善良、崇尚礼仪之邦。多出乐善好施、侠爽仁义之士。但是,就由此处为题,广泛流传着一个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那就是“中山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样来的呢?
    寓言《中山狼传》是明代马中锡先生依据早已流传的民间传说创作编写的。当时创作这篇小说很有其针对性,相传是为讽刺李梦阳而作的。
    马中锡(约1446-1512)字天禄,号东田,故城(今属河北省)人。成化十一年(1475)考中进士,官刑科给侍中,后升为大理右少卿、右副督御史、辽东巡抚。正德元年(1506),入朝任兵部侍郎。因上疏触犯当权宦官刘瑾而被贬下狱,刘瑾被诛后复官为大同巡抚。当时,兴起了“前七子”、“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他也是“前七子”之列的李梦阳、康海的老师。
    李梦阳同他的老师一样,因触犯了当权宦官刘瑾而被贬下了大狱,在狱中,他想到了同床好友康海与刘瑾是陕西的同乡,便托人请康海向刘瑾说情。康海出于同情,便慷慨相助,由于他的全力营救,李梦阳得以出狱。康海对李梦阳可算是恩重如山。李梦阳应该是知恩图报。
    刘瑾被诛杀之后,康海却被看作是刘瑾的党羽受牵连而被削职为民,这时的李梦阳非但未曾相助,反而对康海加以嫉害。这一恩将仇报之徒,正可谓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马中锡便根据传说创编了《中山狼传》。
    康海阅后针对李梦阳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之举便作了《读中山狼传》诗一首,写道:
平生爱物未筹量,那计当年救此狼。笑我救狼狼噬我,物情人意各无妨。
    接着康海也撰作了杂剧《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这一杂剧取材于他的老师马中锡的《中山狼传》。可见讽刺李梦阳像狼一样负恩反噬恩人的说法并非妄议。
    《中山狼传》作为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的形象。阴险狡猾、贫婪凶残、忘恩负义的中山狼;仁慈、软弱、迂腐的东郭先生;生动刻划得都有其典型性,并入木三分。连着墨不多的老农,其沉着、机智、果断的性格也跃然纸上。小说用文言写成,精练而明晓,独具特色。
    这个典故告诉人们:狼的吃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对吃人的狼不能施以仁慈、“兼爱”,如果敌我不分救了狼,那就反受其害。这篇小说虽然有其针对性,但是它之所以能名传后世,更重要的是因为其有着普遍的教育意义。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