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屈婷、王秉阳、田晓航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引发全球智库专家的持续关注。北京时间6月9日至10日,全球智库抗疫合作云论坛召开。来自48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的160余位智库专家和媒体代表通过云端连线,共话当下全球抗疫如何化危为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公共卫生已成为全球治理的新议题
在“公共卫生:全球治理的新议题”分论坛上,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说,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疾病防控体制机制等存在薄弱环节。当前,我们需要寻找“出路”而不是“退路”,需要“拉手”而不是“松手”,需要“拆墙”而不是“筑墙”。
作为全球智库抗疫合作云论坛的四个分论坛之一,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智库专家为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效能,加快在防控政策上“亡羊补牢”而建言献策。
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长麦启安称赞中国政府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正当其时”。“它就像一份疫情防控政策‘蓝图’,很多国家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国的经验和做法。战胜此类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需要的正是各国之间保持密切协作,并彼此信任和相互学习。”
南非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执行主任纳尼亚·波勒·穆勒建议,金砖国家应考虑加强科学数据收集和案例研究,如进一步研究中国疫情防控模式,总结出在“后疫情时代”消除饥饿、完善卫生治理的有效实践方法。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认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抗疫实践带来三大启示:一是以世卫组织等全球和区域性的卫生治理组织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二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国家间决策和执行协调机制;三是应当围绕贫困弱势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球卫生治理工作。
国际合作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有力抓手
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在哪里?在“全球经济复苏——新目标、新动力”分论坛上,多国学者就此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必须用前所未有的合作,应对前所未有的困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说,必须摒弃“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否则全球经济复苏将愈发艰难。
“我们需要有广泛的合作和实际的解决办法,才会有经济恢复。”埃塞俄比亚高级部长、总理特别顾问阿尔卡贝说,中国在与非洲国家开展贸易投资、抗疫合作等方面都扮演了积极角色。
“多边主义”是诸多专家在会议中提到的另一个关键词。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加博瑞尔·菲博梅尔说,此时应建立相互信任的多边性国际框架,搁置一些争议,专注于拯救生命、挽救民生。
不少学者提到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经济复苏过程中,还应借机重新改造经济结构,才能带来疫情结束后更为活跃的经济活动。”印度尼西亚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经济部负责人约瑟·里扎尔·达穆里表示。统筹抗疫与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复工复产复业也全面推进。如何统筹好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统筹抗疫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视角”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理念应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人民维度,把维护全人类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核心价值观,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卡戈万加说,中国抗疫取得的惊人成果给世界带来希望;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承诺与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将加深人们对“全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这一看法的认同。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说,应对疫情、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并稳定全球经济,最好的选择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机制。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开展合作、共同发展经济的平台,并能够成为全球卫生合作的重要载体。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自己赢得这场‘战争’。”印度尼西亚科学院地区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丽塔·珀斯利·塞梯安尼希认为,在统筹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中国有非常多的经验,相信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帮助两国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据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引发全球智库专家的持续关注。北京时间6月9日至10日,全球智库抗疫合作云论坛召开。来自48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的160余位智库专家和媒体代表通过云端连线,共话当下全球抗疫如何化危为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公共卫生已成为全球治理的新议题
在“公共卫生:全球治理的新议题”分论坛上,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说,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疾病防控体制机制等存在薄弱环节。当前,我们需要寻找“出路”而不是“退路”,需要“拉手”而不是“松手”,需要“拆墙”而不是“筑墙”。
作为全球智库抗疫合作云论坛的四个分论坛之一,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智库专家为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效能,加快在防控政策上“亡羊补牢”而建言献策。
英国东亚委员会秘书长麦启安称赞中国政府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正当其时”。“它就像一份疫情防控政策‘蓝图’,很多国家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国的经验和做法。战胜此类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需要的正是各国之间保持密切协作,并彼此信任和相互学习。”
南非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执行主任纳尼亚·波勒·穆勒建议,金砖国家应考虑加强科学数据收集和案例研究,如进一步研究中国疫情防控模式,总结出在“后疫情时代”消除饥饿、完善卫生治理的有效实践方法。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认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抗疫实践带来三大启示:一是以世卫组织等全球和区域性的卫生治理组织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二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国家间决策和执行协调机制;三是应当围绕贫困弱势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全球卫生治理工作。
国际合作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有力抓手
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在哪里?在“全球经济复苏——新目标、新动力”分论坛上,多国学者就此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必须用前所未有的合作,应对前所未有的困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说,必须摒弃“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否则全球经济复苏将愈发艰难。
“我们需要有广泛的合作和实际的解决办法,才会有经济恢复。”埃塞俄比亚高级部长、总理特别顾问阿尔卡贝说,中国在与非洲国家开展贸易投资、抗疫合作等方面都扮演了积极角色。
“多边主义”是诸多专家在会议中提到的另一个关键词。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加博瑞尔·菲博梅尔说,此时应建立相互信任的多边性国际框架,搁置一些争议,专注于拯救生命、挽救民生。
不少学者提到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经济复苏过程中,还应借机重新改造经济结构,才能带来疫情结束后更为活跃的经济活动。”印度尼西亚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经济部负责人约瑟·里扎尔·达穆里表示。统筹抗疫与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复工复产复业也全面推进。如何统筹好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统筹抗疫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视角”分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理念应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人民维度,把维护全人类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核心价值观,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卡戈万加说,中国抗疫取得的惊人成果给世界带来希望;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承诺与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将加深人们对“全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这一看法的认同。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说,应对疫情、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并稳定全球经济,最好的选择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机制。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开展合作、共同发展经济的平台,并能够成为全球卫生合作的重要载体。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自己赢得这场‘战争’。”印度尼西亚科学院地区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丽塔·珀斯利·塞梯安尼希认为,在统筹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中国有非常多的经验,相信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帮助两国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据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