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郑冬睿)“中国文学在俄罗斯越来越受欢迎,俄罗斯读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越来越感兴趣。”俄罗斯汉学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玛丽亚·谢梅纽克在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谢梅纽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俄文翻译工作。她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俄文版的译者,此外还翻译过张爱玲、苏童、麦家等中国作家的作品。
作为本届图博会俄罗斯展团负责人,谢梅纽克带来了自己的新作:中国作家孙甘露中短篇小说集的俄文译本。这部作品是“中俄经典与现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的最新成果之一。
2013年,中俄双方签署该项目合作备忘录,商定在6年内相互翻译并出版对方国家不少于50部文学作品,或双方共出版不少于100部图书。2015年,双方决定扩大这一项目,将互译出版对方国家的书目增至100部。
“这一项目框架内的初始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目前共翻译出版约100部图书,其中绝大多数是俄中两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全新译本。”担任该项目俄方参与单位俄罗斯翻译学院学术顾问的谢梅纽克说,“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本届图博会上展出的“中俄经典与现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成果还包括《楚辞》的新版俄文译本和首次被翻译成俄文出版的沈从文中篇小说集等。
中学时代开始学习中文的谢梅纽克,始终渴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对我而言,没有比读书更好的途径,因为这是作家在与你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她说。
“如今,中国文学在俄罗斯越来越受欢迎。俄罗斯读者对中国古典文学兴趣浓厚,同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谢梅纽克说。
本届图博会期间,俄罗斯展台还举办了“俄中文学外交翻译奖”推介活动。这一奖项由俄罗斯翻译学院和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共同设立,每两年颁发一次,旨在奖励近两年内出版的优秀俄罗斯文学汉译作品。
作为奖项评委,谢梅纽克欣喜地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俄罗斯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本问世。“首届奖项有20部作品入围初选名单,意味着短短两年内即有如此之多优秀的俄罗斯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出版,这是个了不起的成果。”
“俄中文学外交翻译奖”评委会主席、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文飞指出,文学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方式。“每一位文学译者都应该成为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的使者。”
“通过文学交流,各国人民可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人文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谢梅纽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