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燕赵论坛|让厉行节约成为一种自觉

时间:2020-08-25 17:19: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爱惜粮食,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一振聋发聩的提醒,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在每一个人心里引起强烈共鸣。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和有力推动下,“光盘行动”广泛开展,铺张浪费现象大为改观。然而在一些地方,“舌尖上的浪费”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婚丧嫁娶中攀比现象较为严重,使得“盛宴变剩宴”;聚会宴请时注重“面子”而不是“肚子”,不管能不能吃完先点一堆;“大胃王”吃播,吃了吐,吐了吃……种种暴殄天物的行为,让人心痛,更让人忧虑。中科院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一点一滴的浪费,积累起来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损失,真是“细思恐极”。

浪费,说到底就是人因为相对富裕,或者想表现得富裕,而产生的夸大物质耗用能力的行为。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远非物质匮乏年代可比,但勤俭节约的美德并没有过时。实践证明,浪费行为具有“溢出效应”。一个人大手大脚习惯了,他对物质、对世界的态度就很可能被扭曲;一个社会铺张浪费成风,政风民风就很可能滑向败坏。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旅游团在欧洲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饭菜而被罚款,游客们对此非常不解。工作人员解释,虽然吃饭的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这则故事启示我们,食物浪费不仅仅意味着食物本身的浪费,也意味着无端损耗了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资源、所付出的艰辛;厉行节约不仅是个人私德,也是社会公德。在物质丰盈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提醒自己时刻不忘“俭以养德”。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三餐之盘,定要一干二净。“吃一碗,倒一碗”,长不了浮华的面子;“不剩菜,不剩饭”,才是“精神身份”的象征。很多时候,铺张浪费与其说是一种行为习惯,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需要我们来一场“头脑风暴”——从一次次“光盘”、一次次“打包”积累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从“要我节约”转变到“我要节约”,从“舌尖上”的具体行为延伸到思想作风和社会风气的变革。

让厉行节约成为一种自觉,离不开全社会同频共振。我们既需要不弃微末、日积月累,从身边做起、从细节做起杜绝餐饮浪费,也需要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为我们的社会注入节俭的“基因”;既需要不断曝光、抨击种种浪费行为,也需要引入相应的惩罚机制,不断压缩铺张浪费产生的空间……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儿地走下去,勤俭节约的新风就能吹拂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就能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

“光盘子,有面子”,“啃得光,才更香”。在一滴一粒中看到敬畏,在一汤一菜中学会珍惜,在每一次咀嚼中体味幸福,我们的餐桌文明一定能更上一层楼,我们的“精神海拔”一定会越来越高。 (张 博)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