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16日出版的2021年第4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题为《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的重要文章。2月16日下午,河北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会议指出,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离京考察的第二站,就到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人民的关怀和深厚感情,并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经过团结奋战和艰苦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反映我省脱贫攻坚重大成果,省委《共产党员》杂志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考察过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德胜村进行深入报道,看三个村翻天覆地的美丽“蝶变”。
总书记指引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河北省骆驼湾、顾家台、德胜村脱贫纪实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8年,但阜平县骆驼湾、顾家台的父老乡亲们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冬日。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踏着冰雪来到保定市阜平县,深入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考察革命老区扶贫工作。总书记进村入户看真贫,同乡亲们一起商量脱贫致富之策,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的人们不会忘记,2017年1月24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们村,看望慰问当地的困难群众,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座谈会,帮大家一笔一笔算一年的收支账,合计着来年的脱贫计划。
“总书记指引我们过上了好日子。”8年来,全省人民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党建、聚人心、兴产业,一点一滴,一户一家,一村一地,迈着坚实的步伐,决胜脱贫攻坚,昂首阔步奔向全面小康。
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河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3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河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2017年底,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如今,两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15660元、17390元,一半家庭有了小轿车。2018年,德胜村整体脱贫摘帽,2019年6月底,人均纯收入1.37万元,村集体实现了由“空白村”到“百万元村”的跨越。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当年的骆驼湾、顾家台、德胜村真的叫穷。
2012年,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只有950元和980元,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贫困发生率分别高达79%和75%,而德胜村2013年底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445人,贫困发生率为37.8%。
农民要脱贫致富,靠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顾家台村的困难农户时告诉大家,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总书记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五级书记抓扶贫、打硬仗,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的党员们也迅速行动起来。党支部把无职党员发动起来,寻找致富门路,参与监督村务,联系引导群众,个个肩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干劲。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顾家台村紧紧围绕本地旅游业大力发展苹果、食用菌、药材种植、农家乐和手工业,并由乡建院统一规划设计,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村。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增强。骆驼湾村“两委”确定了成立村集体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骆驼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这是阜平县第一家村集体企业,靠着旅游、光伏、特色养殖,截至2019年底,实现集体收益40余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德胜村与村干部交流时指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派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这些举措都有了,关键是要夯实,发挥实效。
总书记离开德胜村的第二天,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就找来党员、村民代表,聚在村党支部,合计接下来怎么干。
坝上地区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育种。作为原原种的微型薯,颗粒虽小,却处于产业链前端,被称为“金蛋蛋”。德胜村原先有几户村民也在种植马铃薯原种,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单打独斗不成气候。在2017年之前,村集体也想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全村资源从事马铃薯原种种植。但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
关键时候就看党支部。土地流转有困难,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率先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来,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群众也积极响应,300亩土地整合到位。建一个微型薯大棚需要两万元,许多农户吃不消。村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起280个育种大棚,贫困户优先租用。
多数村民以前没种过大棚微型薯,没有时老盼着,等真有了,一些人心里也打鼓。为消除村民顾虑,党员刘桂荣等带头种。她是技术能手,不管谁家遇到麻烦,打个电话就赶到。叶润兵带着支委成员跑县里市里,引进两家专业公司,负责提供瓶苗、免费技术服务等。
各级党委政府尽心竭力帮扶,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感党恩。
2018年2月9日,农历腊月二十四,骆驼湾村陈拥军家乔迁新居。这是一座青砖垒砌的新瓦房,一排四个开间高大敞亮。房屋的大门上,一副红底黑字对联格外醒目:幸福不忘共产党吉祥如意住新房。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如果你多年前到过骆驼湾、顾家台、德胜村,今天恐怕你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影子。整齐的街道、新建的房屋、完善的产业,所有的人都会惊叹它的变化。几年来,在骆驼湾村,从村头到村尾,全体村民一户不落地翻盖了新房;顾家台村将村头路改名为“圆梦路”,在村前建起了大广场——“圆梦广场”;在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慰问的当年,德胜村就建起了280个马铃薯育种大棚,15栋30套崭新的二层小楼拔地而起。
而最大的变化,不是村容村貌,而是人民群众的精气神。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骆驼湾村农民群众土炕上说的一句话。正是总书记的一席话,点燃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在骆驼湾、顾家台,总书记的话激发起广大群众革命战争年代那样的战斗激情,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军。村民中有等靠要思想的人少了,主动想办法、找门路、抓机遇的人多了;闲着的人少了,忙碌的人多了。一些老人说,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干就有的赚!
顾家台村的箱包加工厂是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村里开了箱包加工厂后,李瑞凤第一时间应聘为工厂职工。李瑞凤的丈夫身体不好,干不了重体力活,两个女儿还在上学,她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但是她毫无怨言:“好的生活,全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从开始对工作内容完全不了解,到现在她已成为加工厂油包区的技术骨干,每月工资能拿到2000多元。李瑞凤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这个家。“丈夫医疗能报销,孩子上学有补助。有政策兜底,过好日子不愁!”李瑞凤满怀信心。
春节临近,在骆驼湾村,73岁村民孙振泽开始收拾庭院。二层小楼、嗡嗡响的空气源热泵,都在显示着幸福好日子。之前,老孙陪着患病的妻子,种两亩田,打几天工,日子过得艰难。有一年春节,孙子来拜年,10元压岁钱他都拿不出来。
2017年5月,作为骆驼湾村旧房改造提升的住户,孙振泽搬进了新房,二层楼,上下8间房。虽然岁数大了,干不动重活儿,但老孙也闲不住:“奔小康是干出来的。”乘着村里旅游业发展的东风,他开起了民宿,吃上了“旅游饭”。随着一批又一批客人来到骆驼湾,孙振泽越做越有劲儿。特别是夏季,老孙家基本上每天都是爆满,有时候住不下,还要帮着客人找地方住。2020年8月至10月,老孙的民宿就收入了2万多元。老孙家的收入并不只是民宿这一项,“家里8亩地每年流转金8000元;俺和老伴儿每人每月还有108元的养老金;旅游淡季俺在村里的高山苹果种植基地打工,一年也能挣1万多元……”孙振泽算着、笑着,脸上的皱纹挤到了一起。
群众有干劲,才叫真信心。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首先靠的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要说最大的变化,还是村民的精气神,原来背手看、揣手等,现在天天找活儿干,甚至还比着干,生怕比谁家弄得差了。”驻骆驼湾村第一书记刘华格说。
在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受到鼓舞振奋的不仅是留在村里的人们,也包括早年间为了谋求发展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2013年,在北京创业成功的刘永刚回到了心心念念的老家骆驼湾。那年他29岁。在平均年龄60多岁的骆驼湾,是名副其实的年轻人。他喜欢老家的美景美食,也希望更多的人来欣赏品尝。回乡后,他把闲置了几十年的老屋修葺一新,开起了乡村民宿。
返乡后,刘永刚和妻子经营民宿,照顾客人、打理房间,在骆驼湾一干就是六七年。春夏旅游旺季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好几拨客人,迎来送往、洗菜做饭……一天天忙得都忘了时间。小两口没日没夜、起早贪黑地干活。尽管辛苦,俩人却笑称那是“幸福奋斗忙”。“年轻人不怕累!要干事、要创业,最怕的是不累啊!”任永花,从北京回来,到旅游公司上班,负责销售土特产;唐宗云、任记军、李爱明……近几年,骆驼湾村就有50多名年轻人回到变美变富的家乡。
“一定要干出个样子给总书记看看!”2018年,在张北县德胜村“最美德胜人”表彰会上,中年汉子徐海成手捧勤劳致富能手奖状,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经历一年的辛勤劳作,徐海成每个大棚的微型薯产量都在12万粒左右,6个大棚全年纯收入达10万元。
脱贫靠政策,富民靠产业
脱贫不是目标。
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县、张北县考察时嘱咐大家。
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下,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三个村不断在脱贫致富的实践中进行摸索,即便也有过困难,但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激励着他们坚持不懈地找法子、摸路子。
骆驼湾村天蓝水绿,空气质量非常好,这样的环境产出来的香菇大概率是优质香菇;骆驼湾村夏天正午最高气温也不超过30℃,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冬天雪景优美,有着巨大的旅游潜力。于是,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山下发展食用菌种植、山上种植新型果树的产业脱贫思路,就此确定。
经专家实地调研和把脉支招,骆驼湾村开启了通过土地流转,以“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种植食用菌和高山林果的产业模式。小香菇撑起致富伞,山果子成了金蛋蛋,村民离地不失地,年年有收益,终于在2017年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脱贫只是第一步。在产业成型、村容改善的基础上,骆驼湾又依托“绿水青山红基因”的优势,引进旅游公司着力打造民俗旅游新业态,有偿流转民宿68户,带动本村及周边90余人就业。随着产业的发展,昔日“在土里刨食吃”的村民,成了拥有“土地流转金、效益分红金和务工薪金”的“三金农民”。
顾家台村则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特色致富的新路子,搞食用菌大棚、发展林果业、旅游业、还办起了箱包加工厂,平静的山村顿时热闹了起来,现在大家伙守在家门口就有钱赚。
2016年,顾家台村在国网阜平县供电公司支持下,扶贫攻坚电力配套工程绿色通道正式开通,仅用45天就完成建造了食用菌种植全电产业园区。在灭菌、净化、培育、冷藏等一系列电气化设备的支撑下,园区每天平均生产10万个菌棒。
顾家台村的马秀英就是食用菌种植全电产业园的受益者。她从原来的家庭妇女,顾家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强人”。家庭收入由原来一年不到3万元,到现在仅大棚一年进账就超过6万元。说起收入来马秀英喜笑颜开:“俩棚每年有六七万的收入,手头松快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在张北县德胜村,一排排光伏板和马铃薯大棚成为一道风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看了德胜村的光伏电站和马铃薯产业,为村民算了脱贫账。德胜村人倍受鼓舞,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马铃薯种植迅速发展。
成就富民产业,并非一帆风顺。2017年,经过一年的辛苦劳作,德胜村的徐海成共收了90多万粒微型薯。看着堆成小山一样的“金豆豆”,徐海成心里暖烘烘。可市场行情说变就变。2018年春,随着全国各地微型薯大量集中上市,市场价格走低。加上第一年种的产品不过硬,最低时每粒不到0.1元。守着一堆“愁疙瘩”,徐海成心里发愁。马铃薯是最有效的增收产业,得想办法帮群众闯过眼下的难关。在县里支持下,德胜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挑起担子,委托引进的一家种业公司,以每粒0.17元托底收购产业基地的微型薯,高于生产成本,全村共2400万粒“金豆豆”找到出路。
摔一跤,爬起来,走得更稳。走出那轮行情风波后,为更好地控制市场风险,德胜村党支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把小舢板联成大船队,一起闯海”。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德胜村的马铃薯不仅注册了商标,还获取了国家绿色认证,真真正正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2020年,德胜村的马铃薯种薯产业产值达到了600多万元。
2017年6月,张家口亿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德胜村建造的农光互补集中式电站并网发电。这是德胜村党支部大力实施光伏扶贫产业的又一重大举措,通过集中流转荒草地、荒滩地2640亩,实现了变废为宝。仅这一项目就可实现精准扶贫2000人,不仅让德胜村的村民受益,还能带动周边几个村的经济发展。2019年,德胜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3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万元,是2014年的3倍有余;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14年的2800元增长到了11696元。目前,德胜村不但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还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骆驼湾、顾家台、德胜村的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但三个村的乡亲们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苦干实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拼搏,以优异成绩向总书记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