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幸福生活的动人底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色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和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指出了实现发展与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共生的方法,明确了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着力点。
叮嘱黑龙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询问贵州石漠化治理情况,寄语内蒙古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打开习近平总书记9年来的“两会时间”可以发现,生态保护始终是他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2016年总书记到青海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今年总书记把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三江源保护,强调要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足见生态保护在总书记心中分量之重。“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将之贯彻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把握好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辩证关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用发展的“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成色、用高品质生活诠释高质量发展成果,不断用绿色为发展“增值”,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础才会更加坚固。
好生态自有“含金量”。保护生态其实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才能释放更多生态红利,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色彩,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点,塞罕坝机械林场就是一个生动例证。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半个多世纪的“绿色接力”,造就了塞罕坝厚重的绿色存量。如今的塞罕坝,常青树变成了“摇钱树”,“绿色家底”不断释放“经济增量”——这个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增值论’”的生动诠释。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时期,河北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新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正如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的点赞之语,“从‘砍树人’到‘看树人’,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实践证明,推动坚持生态优先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就会写进人民心里。
以青山为笔,以绿水为墨,进入“十四五”,让我们勾画出更加美丽的河北生态画卷,以天蓝地绿水秀的图景为河北高质量发展“增值”。 (蔡晓辉 康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