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尽力办实事 精准施策惠民生
——我市全力夯实民生根基 群众幸福感倍增
廊坊市地表水厂调节蓄水池波光粼粼,源源不断的长江水经过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供应到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刘向 摄
时间长河川流不息,从2017年至2021年,随着一项项“大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民生成为了廊坊最温暖的底色。
民生亮点工程掷地有声推进,为民惠民便民好政策接连出台实施,教育事业进步、就业率提高、医疗保障完善、居民收入增加……回望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间,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团结奋进、创新破难,扎实抓好民生保障工作,大力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到2418.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近2倍。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了“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谱写了廊坊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守护美好生活
“社区免费发布招聘信息,帮我们联系了务工点,参加免费培训后就上岗了,现在每月工资两三千元,越干越有心劲儿。”广阳区运通家园社区45岁居民张志林说起他如今的工作,心里充满了感激。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的方向就在哪里。近年来,我市积极搭起就业“立交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通过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全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达到“六统一”建设标准,使全市城乡居民就近享受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2020年,我市从稳岗位、保重点、兜底线等方面精准施策,大力开展云招聘、云服务,尽可能为各类就业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83万人;今年廊坊市春季公益网上人才交流会依托廊坊人社局官网的“廊坊人才网”板块,同步手机微信平台,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别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共吸引216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4616个,达成意向1547人,正式聘用833人……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与民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五年来,全市社会保障制度已从城镇扩大到乡村,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从就业群体扩大到非就业或就业不稳定群体。2011年,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利用一年时间实现全覆盖。在医疗保险方面,时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镇职工参保人数126.58万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344.37万人,合计470.95万人,参保率达到95.71%,各项目标任务整体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市医保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社会事业深层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好教育、好医疗,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翻看教育、卫健部门这五年的工作总结,几组沉甸甸的数据引人注目:
自我市出台《廊坊市主城区教育扩容提质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投资47.4亿元,启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152个,建筑面积116.9万平方米。廊坊一中等113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增加学位6.5万个。“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计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06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8%,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全市补充新教师14624名,培训各级各类教师9.6万人次,创建市级名师工作室37个,实现了各学段主要学科全覆盖,师资队伍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组建各类医疗联合体29个,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率达67.56%;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率分别达93.97%和94.6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死亡率分别降至千分之1.33、2.31和十万分之6.87……
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数据,落到百姓的生活里,就是一句句暖心的感慨:“孩子上学不愁了”“现在看病真方便”“没想到咱们不出廊坊也有了北京大医院的医生诊疗看病”……悄然间,廊坊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安心。
点滴变化的背后,都是民生情怀的大文章。在切实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常规”动作的基础上,五年来,我市顺应百姓心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发展好卫健医疗事业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坚持大胸襟开放、大气魄“舍得”、大手笔改革,既抓顶层设计,又抓具体落实,以超常力度扎实推动全市教育、卫健医疗事业补差距、优布局、提质量,为百姓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社会大局唱响新时代“平安廊坊”最强音
平安建设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近年来,我市在开展平安廊坊建设中,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推动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安次区瑞河兰乔南区大门口,刚从市场买菜回来的刘文成老人,拎着沉甸甸的购物袋,走到智能人脸识别门禁前,对准摄像头扫描脸部,信息很快被识别,大门随即弹开。“有了人脸识别,陌生人就进不来了。智慧社区让我住得更舒心,也更安心了。”刘文成说。
2018年以来,我市着力打造了集“智能感知、数据汇聚、智能研判、扁平指挥”为一体的智慧平安社区管理系统,建成157个智慧平安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市智慧平安社区凭借“大数据+网格化+大联动”打响了“隔空战‘疫’”,彰显出智慧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智能门禁、车辆道闸、电子围栏等技术被广泛运用,发案量明显下降,不少社区出现了“零警情”。而这只是我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五大智慧工程”之一。
对于群众而言,警务站是温暖的避风港。城区57座公安综合警务站投入使用后,一盏盏“明灯”为行人带来了足足的安全感。这里的智慧监管功能完善,不管是迷路求助、遗失报案,还是发生交通事故、紧急突发请求帮助等,接警民警都认真对待、及时处置。
而今,廊坊正以坚定、奋进的姿态,继续用匠心致创新,守平安筑根基。一幅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