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印发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工业低碳转型
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日前,经省政府同意,省工信厅印发《河北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低碳转型,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贡献。
规划明确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强化绿色低碳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钢铁、石化等重化工行业向沿海临港地区适度集聚,推动建材行业向资源富集地聚集,提高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实施“千企绿色改造”工程,发布河北省制造业先进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加快实施绿色化改造,努力打造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版。培育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储能、新能源汽车、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大数据中心等绿色新兴产业。
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实施工业低碳发展工程,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统筹谋划重点行业碳达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开发推广先进低碳技术,开发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开展一批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实施一批降碳效果突出、带动性强的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高绿色制造效率和效益。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超过50%,钢铁、水泥(熟料)等行业重点企业能源管理平台创建率达到100%。
提升工业能效水平。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按照“整体推进、一企一策”的要求,各地分别制定本级节能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和企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预期目标、技术路线、推进步骤、改造期限等。优化工业用能结构,有序引导天然气绿色消费,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推进工业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强化工业节能管理,实施工业能效提升工程,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持续推动企业依法依规合理用能。
促进工业高效用水。强化工业用水管理,严控高耗水产业无序发展,坚持“以水定产”,实行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双控”制度,加强用水管理,探索实行重点行业水效白名单制度,加强工业节水服务能力建设。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节水及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提高重复利用率。推进节水型企业/园区建设,实施工业节水减排工程,培育一批节水型企业,推进重点高耗水行业在园区内集聚发展,建设一批节水型园区,推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加大雨水收集力度,对厂区及园区内的雨水进行收集并回用。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推动京津冀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着力提升工业固废在生产纤维材料、微晶玻璃等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强化对第三方评价机构规范管理。推进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城市矿产”基地。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广应用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专业化再制造旧件回收企业,支持建设再制造产品交易平台。加强浓盐水综合利用,形成海水淡化、海水冷却和浓盐水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实施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汽车生产企业依法自建或合作共建报废汽车逆向回收利用体系,开展汽车行业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示范。
稳步推进清洁生产。推进有毒有害物质替代,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加大清洁生产改造力度,对重点行业制定“一行一策”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管理,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提升清洁生产等级。实施清洁生产标杆企业工程,创新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模式,探索实施差别化清洁生产审核。
提高绿色制造能力。构建绿色制造创新体系,加快绿色核心技术攻关,开展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综合性示范,支持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发展,加强国际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打造绿色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完善绿色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对社会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快绿色制造标准建设,促进绿色制造提标升级。强化绿色产品供给,遴选、认定一批绿色产品并定期公布名录,推进绿色产品信用体系建设,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领军力量。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与产品,支持引导高效低碳产品市场消费。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水污染防治领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大力发展先进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推进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培育大型综合性节能服务企业,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