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北京冬奥会·河北风采|阜平山里娃 放歌开幕式

时间:2022-02-07 16:22: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白云

44名阜平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唱响奥林匹克会歌。河北日报记者霍艳恩摄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马兰花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了一首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

这支合唱团由河北阜平县44名孩子组成,他们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5岁,这支合唱团成立只有3个多月。

这支小学生合唱团怎么组建的,又是如何在这么短时间能登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舞台?河北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

44个阜平娃是这样选出来的

“我叫陈煜龙,来自八一学校。”

“我是马兰小学的席庆茹。”

“我在石猴小学上幼儿园……”

马兰花合唱团,由44名孩子组成,分别来自阜平县城南庄镇的八一学校、石猴小学、井沟小学、大岸底小学、马兰小学。

3个多月前,这支合唱团刚刚组建。

2021年9月中旬,阜平县城南庄镇夏庄学区中心校校长刘凯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北京冬奥开幕式导演组打来的,对方在电话里询问了石猴小学的情况。

“咱乡村小学能上冬奥会开幕式?”刘凯说,他确定了对方身份后,依然比较平静,“咱山里孩子的音乐水平和过去比有提高,但和城市的孩子比,还差得远。”

同一时间,北京崇文小学原副校长、特级音乐教师付宝环也接到了一个电话,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场馆副主任、开闭幕式部演出仪式处处长王军找到她,提出想去她支教5年的阜平县石猴小学看看,组建一支儿童合唱团在开幕式上表演。

付宝环一夜未眠,她又高兴又发愁。

“老校长下乡”助教团成员付宝环(右一)。

“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比较差,很多孩子音阶不认识,音准不在线,唱歌就是喊。”付宝环说,尽管对方提出,让孩子们唱个《让我们荡起双桨》就行,付宝环心想,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也“荡不起来”。

组建一支合唱团,第一个困难是选人。

有的学校规模小,全部学生也就五十多人。“最早把石猴、井沟、马兰、八一四所小学1-5年级的200多名孩子们集中到马兰小学,因为那里有一台电钢琴。”付宝环回忆,这些孩子分成两批演唱之前学会的校歌和《马兰童谣》,又新学了一首《白鸽》,现场筛选出一百多人。

这期间,老师们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太小,学起来略有困难,把筛选范围划定到2-5年级,“之所以没选6年级,是考虑到孩子们学习比较紧张,怕影响小升初考试。”刘凯说,后来也增加了一名幼儿园学生。

2021年9月28日,冬奥开幕式相关负责人到马兰小学听了孩子们的演唱,现场决定,这个节目可以上。

老师们惊喜又激动,“替孩子们高兴啊,山里的孩子,有的十来岁了最远到过阜平县城,你说这机会多难得。”刘凯说,为了扩大选人范围,他们增加了大岸底小学。

马兰花合唱团正在练习歌曲。

2021年10月6日,阜平中学音乐老师苏志艳加入其中,她先给孩子们恶补了一周的音乐基础课,和各位老师从一百多个孩子中再次筛选出50多人,“这次选综合素质相对好的,有一定音乐感知力的孩子们。”苏志艳说,到11月中旬,马兰花合唱团的最终人选固定在44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11岁,此时,距离他们登台演出,还剩两个来月时间。

合唱团是这样练出来的

2月2日,刘凯带着孩子们在北京参加了开幕式前的最后一次带妆彩排。

这么短时间内,把这些白纸一样的孩子们送上冬奥会开幕式舞台,是很多幕后像刘凯一样的人在努力。

刘凯回忆,“任务定下来之后,最早由邓小岚和付宝环两位老师以及城南庄镇夏庄学区中心校的特岗老师们来教。”但这首歌的专业难度很大,超出了镇上的的能力,他们向阜平中学求助。

苏志艳就是援兵之一。

苏志艳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孩子们,小家伙们都很紧张,表情呆呆的。她本想让每人唱一首歌听听,结果孩子们要么唱不出来,要么唱出来声音很小,“山里的孩子胆怯,合唱是表演项目,不仅是唱,还要控制表情。”

马兰花合唱团参加冬奥会开幕式集训。

后来,他们组织孩子们去镇上唱,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唱,“只要有人多的地方,就带着孩子们去练胆。我们每次上课前,鼓励孩子们上台表演。刚开始没人去,后来胆子练开了,得提前报名排队来安排,还有孩子主动提出要伴舞。”苏志艳说。

仅仅过了两周,苏志艳发现,她的能力也有限,要解决语言、演唱的诸多技巧,合唱团亟需更专业的老师。

2021年10月18日,保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张红玉一行被请到阜平。第一次和初选出来的合唱团见面,张红玉皱紧了眉头,“孩子们没有音乐基础,可要学的奥林匹克会歌音域宽、旋律复杂、变化音多。2008年北京奥运会演唱这首歌的是著名的北京爱乐合唱团,获奖无数的。”张红玉俩手一摊,“何况我们就三个月时间。”

奥林匹克会歌是无伴奏合唱,这会比有伴奏合唱更难,伴奏可以衬托合唱,也相当于音准的拐杖,没有伴奏,让观众欣赏合唱,就只能依靠演唱者的音准、音色。另外,这首歌要用希腊语演唱,别说孩子们,老师们都不会。

“一句句教,一个音一个音练,我们还要保护孩子们对音乐的情感,不能为了参加这次演出,让孩子们对学习音乐产生厌倦。”张红玉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设置游戏环节,把一天中的训练时间调配开,“让孩子们愉快地完成学习过程。”

就这样,村小学特岗教师、县中学音乐老师、大学音乐学院专家组成了一支教学团队。“这不同于校合唱团去参加合唱比赛,得不了第一还有第二第三名可以拿。对于我们阜平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不希望因为老师不够行,耽误了孩子们。”苏志艳说,老师们憋着劲儿要在12月底前把44个素人孩子打造成一支登台合唱团。

整首歌两个声部学完,导演组协调的语言老师来了。

2021年11月中旬,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希腊语教师秦烨臻带着学生林嘉濠赶到阜平,花了10天时间教孩子们学希腊语,帮助他们发音标准。

新的问题出现了——希腊语老师不懂合唱,音乐老师不懂语言,和用汉语演唱一样,希腊语演唱也会有拖音、轻重音,但这在语言老师听来就是发音不标准,教学小组迅速商讨决定:音乐老师也学语言。

12月初,当林嘉濠第二次到阜平,他说孩子们的表现“很惊艳”,“希腊语比较难。尤其是咬舌音很难发。”林嘉濠介绍,“他们进步太快了,发音精准了很多,我们只需要在个别地方把关调整就行。”

按照导演组要求,每周合唱团的训练视频都要发给他们看,2021年12月底最后一组孩子们排练的视频发过去,刘凯他们收到最后通知,马兰花合唱团的表演正式列入开幕式节目单,这事儿,稳了。

孩子们的梦想

4日晚,阜平县马兰新村,席金海的眼睛快要贴到电视机上,他在寻找女儿席庆茹的身影,“我闺女,我闺女!”席金海满脸憨笑,“听不懂,可怪好听的。”

马兰花合唱团队员席庆茹。

11岁的席庆茹作为马兰花合唱团队员,参演了开幕式。

2020年2月29日,阜平全县脱贫。2019年,席金海全家从茶叶沟村住了近40年的老宅子搬到了125平方米新楼房,他也成了村里的防火护林员。这一切,源于8年前,2012年12月29日,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进军令从这里发出。

其实,阜平的孩子对音乐并不陌生。

邓小岚在马兰小学教孩子们学习演奏乐器。

早在2004年,北京市退休警察邓小岚就在马兰小学开展音乐教学,她教孩子们演奏乐器、组建乐队,席庆茹跟随邓小岚学会了口风琴和小提琴,“从没敢想过,咱山里孩子有一天能拉上这玩意儿。”席金海说。

“我想让老区孩子的童年也有音乐陪伴。”邓小岚说,80年前,她的父亲邓拓先生曾在阜平马兰村办《晋察冀日报》。截止2021年,邓小岚在马兰村办了四届马兰儿童音乐节,先后带着孩子们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地演出。

2016年10月,付宝环作为北京市教委“老校长下乡”活动的第一批下乡老校长来到阜平县石猴小学支教。

“有的小学没有音乐老师,孩子们唱歌就是喊,压根不在调上。”付宝环说,几年下来,部分孩子有了音准概念,付宝环还帮石猴、井沟两所小学谱了校歌,“好听”的歌开始在山村小学响起来。

这些,都是阜平孩子们的声音能被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导演组发现的原因之一。

“孩子们现在还小,他们还意识不到这样一次演出可能会带来什么。”阜平县八一希望小学音乐老师高玥看着孩子们进入鸟巢彩排现场后感慨,从合唱团成立那天起,高玥就作为音乐助教、生活老师,陪在孩子们身边。

马兰花合唱团韩舒心。

6岁的韩舒心是马兰花合唱团最小的队员,在上幼儿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一直跟着奶奶王春华生活。韩舒心小名豆豆,她总是忘记自己的大名,也不会写,以前,她最大的愿望是到保定坐大汽车,这回到北京,她看到了鸟巢。她说,北京的楼很高,房子很漂亮,她要赶快长大。

陈昱龙今年10岁,在石猴小学上2年级,他的爸爸是阜平县一名电工。陈昱龙是付宝环组建的校级合唱团成员,“有老师教,我们也能像电视上的小朋友一样把歌唱好。”陈昱龙说,他已经把梦想设定为音乐家。

“我想成为像邓老师一样的老师,教更多的小孩子唱歌,唱好听的歌。”席庆茹说,她知道了“好听”是什么概念,她在自家的小院里拉琴时,就把梦想和爸爸说过,爸爸很同意。 

保定学院合唱团在国际合唱音乐节拿过奖,但那是在一群专业选手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张红玉感慨,“这次的训练过程很短,强度很大,但我们既保护了山里孩子表情的质朴和眼神的纯净,又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很有成就感。”

“北京冬奥会的主题是‘一起向未来’,我们用了几个月时间,完成了一次一起向未来。从来没敢想过,山村的孩子能走上这样大的舞台,我们做到了。孩子们很努力,老师们也很辛苦,更重要的是,所有参与的人,都对未来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刘凯说。

44名阜平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唱响奥林匹克会歌。河北日报记者霍艳恩摄

对话

我们为什么到山区来教音乐

受访人:

北京退休警察邓小岚 出生于1943年

北京崇文小学原副校长、特级音乐教师付宝环 出生于1954年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到山区来教孩子们学音乐?

邓小岚:我2003年到阜平马兰村,孩子们连国歌都唱不好,没有音乐的童年很苍白的。我想让她们的童年变成彩色的。

付宝环:2016年北京市教委启动老校长下乡活动,我和其他两位老校长组团到阜平县,先后在谷家庄小学、石猴小学、井沟小学支教。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到阜平支教的情况吗?

付宝环:5点钟从家里出发,坐地铁到北京西站,再坐高铁到保定,从保定坐中巴到阜平,校长再去接我们。我记得当时在修路,坑坑洼洼,汽车弹起来,我的头总是撞车顶。

邓小岚:我刚来的时候,小孩子们国歌不会唱,什么乐器都不会,有的都没见过。我曾参加过清华大学乐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就打算手把手教他们。

邓小岚在马兰小学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记者:在乡村小学开展音乐教育,是怎样一个过程?

付宝环:从零开始。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才是好听,以为唱歌就是喊,嗓门大就是好,没有准的概念。我给石猴和井沟两所学校引进了100台口风琴,但还不够一人一口,就提供了200个吹嘴,每个孩子一个,这样就能分班用琴来培养孩子们的音准。几年下来,我们成立了小学合唱团,石猴小学和井沟小学的老师们写词,我谱曲,制作了两首校歌。孩子们到镇上演出、参加学校表演,音乐让孩子们的气质也得到了改变,他们变得更自信。

邓小岚:我们2006年成立马兰小乐队。2010年8月,马兰小乐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术节开幕式,孩子们表演了《美丽的家园》《欢乐颂》。2011年6月,参加了“红歌嘹亮唱响中国”演唱会,还参加过河北和北京的电视台节目录制等,孩子们通过音乐走出了大山。

记者:您看到孩子们通过学习音乐有什么改变?

邓小岚:孩子们对音乐有了理解。马兰村小学这些年考出去几位和音乐专业相关的大学生,有在西北民族大学念音乐教育系,有在河北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工作。山里孩子缺的不是天赋,而是机会。

付宝环:春节前几天,我到彩排地看望孩子们。那小眼神都跟以前不一样了,亮闪闪。合唱团特别锻炼人,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提高。我想,有了这次参加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经历,他们会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

文稿/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视频、图片/保定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