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法治之光”照亮“未来之城”——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法治建设综述

时间:2022-04-02 15:28:33  来源:河北法制网  作者:郑伟

图为3月31日,在雄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办理公证业务。河北法制报记者 郑伟 摄

开栏话

在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之际,为大力宣传雄安新区政法工作,全面展示雄安新区五年来政法工作探索的新经验、取得的新成就,即日起,本报开设“法治护航雄安新区五周年”专栏,重点宣传雄安新区政法系统积极服务和保障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大局,创新推进平安雄安建设、法治雄安建设和白洋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敬请关注!

□ 河北法制报记者 郑伟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千年大计,行稳致远。雄安新区设立五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雄安新区党工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推进雄安新区法治建设,确保中央和省委法治建设各项重要决策在新区落地落实。华北腹地、白洋淀畔,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依法治理工作机制日臻完善,法治雄安的蓝图日渐清晰呈现。

一张蓝图 五年坚持 锚定法治雄安“前进航向”

法者,治之端也。

伴随着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的画卷徐徐展开,法治雄安建设正在成为画卷中愈加亮眼的底色。

雄安新区设立五年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特别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对加强雄安新区建设法治保障作出根本性、制度性安排后,新区党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紧扣新区建设发展需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2021年7月29日,《河北雄安新区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当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支持雄安新区改革创新和建设发展的综合性法规。该条例聚焦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高质量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功能定位,重点从管理体制、规划与建设、高质量发展等8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定,标志着法治雄安建设开启了新篇章。

以此为基石,雄安新区党工委立足总体布局,从顶层设计视角推动雄安法治建设,把抓关键性立法、引领性规划、创新性改革、前瞻性机制作为深化依法治区工作的重要任务,推动建立服务保障新区规划建设的法治框架体系。

高标准高起点编制雄安新区法治建设规划。围绕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要求,研究制定雄安新区法治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任务、具体措施等,整体推进、有序开展法治雄安建设。

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制度框架。先后制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法治雄安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进一步推进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提供了法治保障,初步搭建服务保障新区规划建设的法治框架体系。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印发《雄安新区“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体系发展规划》和任务分工,加快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

如今在雄安新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普法宣传等方方面面,不断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法治,让雄安新区这片热土春潮涌动、活力迸发。

创新体制机制 赋能改革发展 打造依法治理“雄安样板”

动动手指,即可在网上办理从立案、缴费、调解到审理、送达“一体化”的线上诉讼服务;不用大费周折,便可在自家门口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里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如今在雄安新区,这一系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法治惠民新措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更彰显了新区各部门参与法治建设创新的责任与担当。

新区承担着先行先试、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更要有新举措、新作为。在法治雄安建设过程中,雄安新区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法治雄安建设质量和水平,全力打造新时代依法治理“雄安样板”。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雄安新区出台《加强和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建立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机制,建设“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雄安新区法院打造智能诉服新模式,建设“5G+智慧法院”,开展“云立案、云缴费、云调解、云审理、云送达”一体化线上诉讼服务,健全“1+10”诉讼服务信息化模式,成立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站,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针对环境治理区域管辖难题,雄安新区法检两院创新环境司法改革,成立白洋淀环境资源法庭和检察室,集中受理涉及白洋淀流域9条河流43个县环境资源案件,有效保障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涵养“华北之肾”。

在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指导下,新区三县以基层法治建设典型培树为抓手,不断深化法治雄安建设生动实践,先后有3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8个村被评为“河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五年来,法治雄安建设的各种探索,于无声处成为服务大局、凝聚民心的不竭动力。

聚焦良法善治 提升保障水平 以法治力量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跌了跤’,是检察机关把我们‘扶起来’,又送上了‘快车道’。”安新县某建筑装饰公司负责人张某面对前来回访的检察官动情地说。2021年,雄安新区检察机关办理了首起涉案企业合规不起诉案件。合规考察验收后,检察机关依法对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张某作出不起诉决定,企业也得以重焕新生。

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依法保护好市场主体。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一理念已经在雄安新区形成共识。雄安新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要论述,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法律服务上持续打造“雄安服务”品牌,树牢“店小二”意识,强化“保姆式”服务,用法治力量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雄安新区实施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最大程度实现工作目标与工作资源相匹配,完善法治决策机制,将大部制管理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保障大规模建设依法有序推进。

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三集中、三到位、三个一”,推进实现在线并联办理,实现审批事项最少、工作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服务态度最好目标。

构建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立足法律服务需求积极有序推动高质量高标准的律所、公证、司法鉴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设立工作,为新区群众和疏解单位提供精准高效便利法律服务。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雄安新区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服务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贯彻落实《河北雄安新区条例》、扎实推进雄安新区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实施办法、为外籍人才在新区居住生活提供便利的重要载体。

出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办法(试行)》,构建起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统一裁判标准,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用法治方式“点燃”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引擎”。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经过五年的探索积累,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了宝贵的“雄安经验”,已经形成一笔珍贵的财富。在“法治之光”的照耀下,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正在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