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河北大工匠】匠心付出雕琢“中国精度”

时间:2022-05-07 16:46:59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作者:李亚玲

           

从技校毕业生到高级技师,从普通铣床操作工到数控组班组长,从业20多年以来,他完成近百项技术攻关,用匠心雕琢“中国精度”,为我国卫星通讯、航天工程、现代化国防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零部件精细化加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五一特别策划《河北大工匠》,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中电科第十三研究所数控组班组长张志忠。

 
 工 匠 名 片 

张志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加工中心操作工。21年来,他完成近百项技术攻关,解决了数控加工、电子装配、微波组件组装等无数难题,为我国卫星通讯、航天工程、现代化国防等国家重点工程的零部件精细化加工奠定了坚实基础,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河北大工匠、河北省军工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走进机器嗡鸣的中电科十三所第九专业部车间,朴实憨厚的张志忠正与工友们分享着工作经验。

2001年张志忠职专毕业后进入中国电科十三所,成为了一名普通铣床操作工。使用数控机床加工必须掌握工艺、编程和操作技术,从开始学习到能独立操作,通常需要三年的不断训练与磨合,然而张志忠凭着勤学苦练和善于钻研,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熟练地操控数控机床了。在工作中,为了追求精度,他勇于挑战“不可能”。其中,数控真空吸盘的设计与应用,是张志忠迎接的第一个重大挑战。

张志忠:当时,薄板加工效率较低且加工精度不能满足产品要求,但是把薄板的加工转到数控机床加工,又面临着产品都是有色金属、件数不多等问题,所以市场上的通用吸盘很不实用。

为解决问题,张志忠跑遍了京津冀范围内的市场,现场查看各类吸盘,同领导和其他同事探讨创新的可行性,又不断地计算真空吸盘的吸附力和薄板类零件的切削力。一次次试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改进,一次次提升,最终发明出数控真空吸盘技术,一举解决了困扰单位多年的薄板加工难题。

张志忠:在应用这个技术之前,我们最好的师傅加工薄板的精度只能到0.1毫米以内,应用这个技术以后,最低也是在0.02毫米以内,也就是说加工的精度最少提高了5倍以上。

随着企业产品对技术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张志忠又将目光锁定在高频波导零件加工方案的研究上。为了达到预期目标,他在空余时间不断翻阅各类专业书籍,研究可使用的各类齿形、角度的刀具。从让软件编程代替手工编程,到自主制作工模具辅助升级数控机床;从一遍遍优化工艺方案,到自主学习掌握100多种刀具在加工中的使用技巧……这个过程坚持下来并不容易。

张志忠:在钻研的过程中,其实就是重复反复的试验,然后不断地查阅资料,在这个时候不会有掌声,但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坚守初心,勇于创新,张志忠的创新实践不断结出硕果:通过编程软件功能开发应用的“2D高速刀路”功能,每年为单位节约成本几十万元、提高部门产能四五百万元;通过自己发明制作的近百套夹具解决了数控加工、电子装配、微波组件组装中的无数难题。

据统计,截至目前,张志忠参与完成的技术创新项目和成果达50多项,内容涵盖工艺技术创新、软件应用创新、软件后处理程序的编写、机床的升级改造等等。其发明制作的近百种夹具,很好地解决了数控加工、电子装配、微波组件组装、电子产品高效检验及生产等无数难题。

微波机械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作为带头人的张志忠,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结合生产需求、产品要求,为推动微波电子产品机加工制造水平、技术个性、提质增效奠定了技术,0.05微米微径铣削、高频波导加工、纯柔性自动化生产等技术始终保持行业内的领先水平。近3年来,每年产生技术创新、管理创新20余项,经济效益达500万元以上。

张志忠:我们的目标是每年最少要有一个重大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小成果不少于20项。我们会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在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和超越,为中国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