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金种子 河北“芯”②“菽养华夏”逐梦路

时间:2022-05-29 14:36:09  来源:  作者:

https://web.cmc.hebtv.com/cms/rmt0336_html/19/19js/zx/tt/10807004.shtml?share=true

这段日子,张孟臣的心里很高兴——冀豆12号种子跨越千里,从河北运往湖北,在广袤的江汉平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农资经销商反馈,冀豆12号在当地市场供不应求。‘冀豆’成了‘金字招牌’,农户一听说是冀豆种子,就敢放心购买。”张孟臣说着,眼中满是欣慰。

张孟臣是河北省大豆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40年来,他埋头在大豆田间,就是要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寻找“金种子”。

image.png

张孟臣在实验室观察大豆长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博轩 摄

“小小一粒种子,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张孟臣手中,一颗颗豆种圆润饱满,那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结晶,也是大豆种业创新的希望。

大豆是国内外最大的植物蛋白来源,过去国产大豆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80%以上需要依赖进口。据测算,按照目前的大豆产量,我国需要种植8至9亿亩大豆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耕地资源总量有限,不可能无限扩种大豆。因此,通过科技创新培育高产稳产的优质大豆品种是张孟臣和科研团队始终追寻的科研目标。

image.png

张孟臣在实验室观察大豆长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博轩 摄

但大豆对环境反应极其敏感,产量与品质等性状还会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简单来说,我们在试验田选育出的高产品种,换一个地点种植,产量就可能明显下降。通过改良和培育,产量提高了,但蛋白质含量或含油量很可能会随之降低。”张孟臣解释说。

此外,大豆与玉米等作物相比,花器小,人工杂交效率低,育种专家要在花瓣没有自然打开前,人工去除母本雄蕊,再将父本与之进行人工杂交授粉,杂交成功率不足50%。

“每种作物都有它的‘脾气’,必须针对它的‘个性’搞创新。”张孟臣说。

image.png

张孟臣(右)指导年轻的科研人员进行实验。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博轩 摄

适应性差,那么在育种阶段就要把种子种在不同环境中。张孟臣提出,在室内鉴定指标选择基础上,实施不同生态地点交互鉴定选择、穿梭选育。也就是说,多个亲本组合培育出的种子,同时在不同地点播种,只有那些在各地均有较好生长表现的种子才有机会进入下一轮筛选。

人工杂交效率低,张孟臣就带领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利用雄性不育基因实现自然杂交,将上千份种质资源聚集到一起,通过选择技术创新,解决大豆育种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开辟了大豆聚合育种新途径。

一个难题接一个难题解决,“长”在大豆试验田的张孟臣带领团队创新求索,让河北省大豆由过去单产低于全国水平发展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0%,育成的高蛋白等优质大豆品种被推广到全国各地,提升了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仅以冀豆12号为例,数据显示,该品种最高年份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达到国审高蛋白大豆的50%,目前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促进农民增收近50亿元,提高加工企业效益近20亿元。

image.png

张孟臣正在查阅资料。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赵博轩 摄

“2021年,在河北省科技厅支持下,我们又组建了包括7家科研院所、4所大学、3家大豆种子企业的产学研结合的河北省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团队。”张孟臣说,河北省科技厅连续5年对团队给予稳定支持,让团队各成员间能够高效紧密合作,完善现代种业产业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及育繁推一体化,为团队聚焦产业发展实际问题、突破大豆产量与综合品质提高的技术瓶颈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悉,一年来,河北省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团队已创制出优质、高产、早熟、抗病等优异新种质13份,育成审定品种23个。

image.png

张孟臣(左)与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常汝镇(右)到田间地头观察大豆生长情况。

“双高大豆冀豆23、高油大豆冀豆30、高产大豆邯豆13三个国审大豆品种均在生产上表现了高产、抗病、广适特性,其中邯豆13在冀鲁豫晋陕五省推广,2021年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创造了大面积亩产326.76公斤的专家测产记录,大面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表现优异,深受农民欢迎……”谈起大豆种业创新的最新成果,张孟臣笑容满面,如数家珍。那一颗颗金黄的豆种凝结着无数动人的创新故事,也寄托着张孟臣对大豆产业未来发展的无限畅想。

走进张孟臣的办公室,抬眼就能看到“菽养华夏”四个字悬挂在屋子正中央。这是张孟臣和团队成员的梦想,也是他们奋斗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大豆种业科技创新,为农民提供更高产高效的大豆品种,提高农民收入,让百姓都能吃上国产的好大豆,为促进大豆产业高效快速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