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里是冀中抗日根据地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和对敌斗争前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年安新、容城、雄县一带的抗日军民,不畏环境恶劣,坚定必胜信念,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在苇丛茂密的白洋淀上,创造性地运用游击战、破袭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战争传奇,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史留下了光辉一页。一起聆听,那一段段激荡人心的故事……
1937年将要结束的时候,距白洋淀十公里不到的河北省雄县段岗村,13岁少年徐光耀的家中住进了八路军冀中军区第27大队的战士们。这是徐光耀第一次见到八路军,也就是从这一刻起,让他下定了参加八路打鬼子的决心。最初父亲不同意,徐光耀哭了七天七夜......
1939年5月下旬,120师第3支队的“新六连”成立不久,余秋里迎来了他的老搭档贺炳炎。早在1935年湘鄂川黔苏区时,贺炳炎、余秋里分别任红十八团团长、政委,就曾并肩战斗。长征前夕两人分手,抗日战争中,两人再次重逢。只是如今两人都有一只袖管是空的,他们是当时八路军队伍中少有的两位独臂将领......
1943年9月14日,农历中秋节,卢常禄入伍后参加的第一场战斗即将打响。这一天,装扮成渔民的卢常禄和雁翎队员一起,或划着小船,或驾着鹰排,从不同方向悄悄进入了设伏地点。随后,埋伏在苇塘里、荷叶下的战士也一起向敌船开火,仅半个小时时间就消灭日伪军一百多人,缴获两挺机枪,八十多条步枪。这次战斗又让雁翎队多了“荷叶军”的称号,也成为卢常禄一生的记忆......
壕沟内外躺着400多具烈士遗体,他们一个个都是在日军的疯狂攻击下英勇战斗、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有一个牺牲战士手指上还套着手榴弹的拉环,看来,还没有来得及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出去就饮弹阵亡了......
1945年年初的那个夜晚,在雄县杨庄村的地道里,杨平地的母亲——藏身在此的冀中十分区妇救会干部罗云,即将和丈夫杨英一起,做出一生中最痛苦的决定。罗云带着两个多月的平地来到地道,她不停地哭啼,杨英示意罗云说,“这里有空气口,不能让别人听到,必要时你要想办法”。罗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很明白丈夫的意思,是说在必要时掐死平地……
1944年春天,冀中军区十分区政委旷福兆全家在雄县杨庄村拍摄了一张合影,照片上的三个女儿都在冀中抗日烽火中出生,旷福兆分别取名为旷平原、旷平南、邝平淀以做纪念。然而,因为斗争环境严酷,孩子一出生不得不寄养在老乡家里......
雄安红色往事
徐光耀:哭了七天七夜才能去当兵
“一把手”的队伍
雁翎队也叫“荷叶军”
北后台突围战:流尽最后一滴血
命悬一线的小婴儿:杨平地
八路的孩子:旷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