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河北省经济工作推进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提出,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努力营造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一流营商环境。
群众在保定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业务。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供图
一则全球极危物种“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落户”的新闻近日火爆网络。白洋淀水质变了、环境好了,青头潜鸭来这里筑巢繁育后代,候鸟成了留鸟。企业也是一样,营商环境好了,企业就来了,而且“来”得放心、“住”得舒坦、“活”得精彩。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企业家和企业择环境而栖,哪里环境更适宜,就会“飞”去哪里,在哪里“繁衍生长”。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若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再好的项目也引不来,引进来了也留不住,留住了也长不大,长大了也会飞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就是让候鸟乐于“筑巢”,营商环境好了,就会像今天的“白洋淀”那样百鸟自来。
怎么让“候鸟”愿意来、来了就不想走?不难想到答案:得帮它营造适合“筑巢”的环境。比如,要多些“阳光”,在用地用能、减税降费、财政奖补、企业上市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又如,要多些“绿茵”,亮出引才的诚意、拿出聚才的良方,努力把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把党委政府的服务指数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指数;再如,要少些“打扰”,删掉文山会海、简化繁文缛节,改变那些百姓烦的、企业恨的做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
对地处京畿要地、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河北来说,营商环境更是关键竞争力,是引来财富激流、引来机遇洪流的“大引擎”。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经过139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清单、“证照分离”等一系列强力措施的反复淬炼,今天的河北正在成为更多“小巨人”、高精尖等“珍稀企业”乐意选择的栖息地——从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4%,多种经济类型企业较快增长、大中小型企业全面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特别是石家庄市以7.8%的GDP增长率领跑全国主要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一个生机勃发的河北,正在张开双臂拥抱央企、著名民企和世界500强,以其“营商”的过硬举措,逐渐成为一片“亲商”的投资热土,一片“兴商”的立业之地。
事实证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锤炼竞争力,就是精心呵护河北发展的未来。它聚焦的不是某个具体企业,但坚持下去一定能惠及无数企业;它短期内可能成效不那么明显,但久久为功一定能释放出惊人能量。特别是要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河北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短板。这就要求全省上下人人都要保护“环境”、个个都来爱护“候鸟”,既要突出温度,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倾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保姆式”服务;又要突出速度,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抓好“商事制度”和“证照分离”改革,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和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还要提升精准度,杜绝各领域治理中任性执法、选择性执行等行为,让损害营商环境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助推各类市场主体以升腾的姿势,在河北这片创业沃土上展翅高飞、向阳生长。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期待河北能继续以“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系列举措,打造出“繁花满蹊”的营商环境,让更多高质量要素、高层级项目、高能级企业飞向正在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的燕赵大地,让市场主体发自内心感受到——河北很美,来了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