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美丽高岭”塞罕坝 | 那片林海里的故事

时间:2022-08-14 15:36:00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作者:李柏兴 张蕾 李德财 李帅 李宏涛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尚海纪念林,总书记与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时强调:“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塞罕坝尚海纪念林

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海拔1580米,是塞罕坝百万亩林海起源地和塞罕坝精神发源地。1964年,面对当时刮起的“下马风”,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等同志实施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历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马蹄坑机械造林大会战,并取得全面胜利。1991年,为纪念王尚海同志等老一代创业元勋的功绩,决定将这片森林命名为“尚海纪念林”。

郁郁葱葱 尚海纪念林

八月的塞罕坝,林海苍翠连绵,温度舒爽宜人。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片“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致敬伟大的“绿色明珠”。

树,现在在塞罕坝是最平常的东西,曾经却是最稀罕的东西。20世纪50年代,塞罕坝草木不见,黄沙弥漫,风起沙飞,肆虐地扑向北京城。

塞罕坝建场前的荒原

1962年,王尚海成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他与原有三个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拉开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大幕。

1964年马蹄坑大会战。

60年前的塞罕坝,除了寒冷,就是风沙,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一开始,林场的造林成活率不足8%。王尚海并不服输,1964年春,他带领全场职工在这里打响了“马蹄坑大会战”。连续多天,吃住在山上,共栽植落叶松516亩,当年成活率达96%。

早期的造林工具。

从这里开始,一棵树到一片林海,从此塞罕坝的造林事业开足马力,最多时1年造林8万亩。如今,“绿之源”已被层层苍翠包围,就如同强健的躯体包裹着、呵护着跳动的心脏一样。抚今追昔,震撼之余不禁让人敬畏,心生感叹。

尚海纪念林。

1989年底的一天,弥留之际的王尚海躺在病床上,口中依然不断重复着三个字“塞——罕——坝”。遵从老人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马蹄坑,这片他流汗奋斗的地方。而伴他长眠的那片松林,也被命名为“尚海纪念林”。

寒来暑往,靠着三代人的努力,塞罕坝的造林面积超过110万亩,植树近5亿棵。如果把这里的树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

尚海纪念林不仅是塞罕坝这片百万人工林海的起源地,更是成了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

如今,这里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成为守卫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跨越60年,塞罕坝的务林人奋斗不息,成就了绿色梦想,创造了人间奇迹。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