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中车唐山公司:“数智化”锻造中国高铁“金名片”

时间:2022-12-12 16:10: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中车唐山公司配图补充_副本.jpg

这是在中车唐山公司铝合金车体数字化产线,技术人员正在作业。 河北日报通讯员吴可超摄

【关键词】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新闻现场】

观测角度,调整参数,记录打磨效果……12月5日一早,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唐山公司”)车体事业部数控装调维修工李子禹,在车体数字化打磨机器人前,开始了一次又一次调试。

“师傅经过成百上千次实验后,才实现了机器人代替手工进行车体打磨,我更要多学多练多研究,努力成为优秀的数字化、智能化人才。”李子禹说。

李子禹的师傅是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中车唐山公司车体事业部高级技师张雪松。目前,他正在外地参加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联盟的活动。

“虽然师傅没在身边,但他留在这儿的笔记可帮了大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总能在上面找到答案。”李子禹说。

数控设备“定点养护”模式,铝合金车体“智能制造”新模式……这些年,张雪松积极学习数控维修、数控加工、可编程控制器、三维制图等技术,在实践中研究出不少“绝活儿”,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积累了十多万字的工作日志,并毫无保留地借给工友们看。

打开其中一本,扉页上一行工整的大字映入眼帘:让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车体制造技术再进一步深入到所有工序。

数字化、智能化,是唐车人的奋斗目标——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精神,中车唐山公司正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打造“数智唐车”新品牌,奋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绿色、智能、人文轨道交通装备数字化服务型制造商,擦亮中国高铁“金名片”。

“在9月份举行的2022德国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上,我们面向全球发布了首个轨道交通车辆‘弓’系转向架。”活动间隙,张雪松通过电话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在那场世界工业文明的交流大会上,中车唐山公司展示了最新研发成果。

张雪松告诉记者,转向架对于轨道车辆,犹如人之双腿。中车唐山公司将光纤传感器内置于转向架构架中,并采用电控制动等智能装置,让“弓”系转向架具备监测自身健康状态、感知线路和车辆之间状态的功能,使列车运行更加智能、安全、可靠。

“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我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如今我们已具备轨道交通全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还制定了中国标准。”张雪松说,眼下,自己和同事正在参与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的研制。

依托张雪松这样的“数智化”人才,中车唐山公司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搭建起产业数字化基础架构,并加快业务和数字化不断融合,提升了面向客户的快速响应能力、产品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能力、定制化柔性制造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全面支撑了公司研发制造能力提升,让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了15%,车体生产效率提高了23.6%,两化融合指数提高了14.29%。

新一代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组、葡萄牙波尔图地铁列车……在中车唐山公司列车数字化组装产线,依次排列的列车中间,全国劳动模范、高级技师苏健正带领徒弟悉心调整列车制动管路。

“动车组全列共有管路1100根,3600多米长,95%以上是三维立体弯管,管子最薄的地方只有1毫米,却像神经一样控制着列车重要的‘刹车’。”苏健边操作边讲解。

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年间,苏健和徒弟们进行过4500多次试验,总结出1.4万多个数据,最终形成了弯管回弹补偿数据库,实现了管路装配国产化,把列车的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国首个出口欧盟城轨项目首列车在唐山下线;国内首条磁浮旅游专线列车在唐山下线;我国首次出口孟加拉国100辆宽轨客车首批车辆在唐山下线……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一个个“唐山造”订单产品在中车唐山公司陆续下线,苏健和工友们的工作量陡增。

“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热销,还出口到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订单量增长、数智化转型,给组装工序创新带来了巨大压力,以往工装方面的小改小革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效生产的需要。”苏健说,作为组装事业部一员,提升产线效能责任重大。

经过研判,变车上流水线组装为车下模块化组装后再整体拼接,能提升效率约30%。“虽然效率高,但也带来了操作方法和设计结构的变化。”苏健说,目前,自己正带领团队按照主线、辅线分离的方式进行组装工序创新,努力进一步缩短生产周期。

【记者手记】

纵览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发展史,从时速5公里的“龙号”机车到“复兴号”,再到时速350公里货运动车组、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动车组,中车唐山公司正以陆地飞行的“中国速度”和开放创新的雄心壮志,奋进新时代,演绎新精彩。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到优,直至今天走出国门、领跑世界的历程,闪耀着中国高铁工人“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的精神辉煌。他们用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奉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力量,让世界认识了新时代飞速发展的中国。

如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世界一流轨道交通装备数字化服务型制造商,不断以实际行动擦亮“国家名片”,无疑是唐车人最有力的回答。(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