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参与率92.31%,实现学校和有需求学生“两个全覆盖”——
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构建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
□保定日报记者 牛 琪
“统整课程与学生生活,按领域将课程分为六大类,分别体现‘大思政、大创造、大实践、大艺术、大健康、大担当’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建立了虚实结合的未来课程‘小镇’,包括劳动小镇、创客小镇……”
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上,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经大会组委会的严格资料审核、面试答辩后成功入围,成为本次大会的参展学校。近年来,保师附校以“高洁挺立社会、服务国家民族”为办学理念,以“为未来领跑者奠基”为目标,开发丰富多元的未来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未来学习方式、未来学生自治、未来教师素养、未来课程小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落实,在“双减”背景下构建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是新时期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区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践行以“提升课堂质量和提升作业质量”为核心的“双升”理念,探索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下大力构建了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率先在全市推行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市域参与监测的地级市。
向课堂要质量是“双减”的内核。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区域整体制定规划方案,通过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等形式,展示推广课堂教学改革新成果,引领带动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提质,开展课堂教学指导式、诊断式、视导式、调研式活动,规范中小学课堂教学行为。
在抓好国培、省培、市培等普惠性项目的同时,启动并实施教育家型教师、卓越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培养工程,对遴选出的培养对象实行导师制定向式培养,并加大对省、市、区名师和教学能手的支持和培养工作力度,形成区域领军教师队伍,发挥其带头、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同时,市教育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相关政策,创新性、区本化进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探索,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中,使用区域制定的中小学校长工作评价指标方案和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指导性评价标准,使之在职评、学校评价中发挥重要价值,对沿用多年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办法不断改进完善,使之更全面、更科学,发挥导向、促进、保障等功能。
坚持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协同发力,做到制度建设和检查监管双管齐下。强化日常监管与联合执法、专项检查与集中整治有机结合,始终保持严管真管高压态势不放,对28所违规机构进行通报,责令限期整改155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部转型。
课后服务全覆盖,个性发展促均衡。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779所学校全部开展了课后服务,参加课后服务学生827645人,参与率92.31%,实现了学校和有需求学生“两个全覆盖”。
在课后服务的安排上,市教育局鼓励各校结合校情“一校一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统筹作业完成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服务内容课程化、活动化,以“作业答疑辅导+集体活动+学生个性发展”模式进行,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针对课后服务开展初期存在的内容单一等问题,鼓励学校因校制宜探索“1+X”服务模式——“1”是指开展学生基础性托管服务,开设自主课程;“X”是指开展学生拓展性托管服务,开设个性化课程(体育、艺术、科技等),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跨班级、跨年级自主申请。
同时,鼓励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外聘有特长、有技术的社会人才,考察审核后引进学校,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丰富服务内容,积极拓展课程,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后服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建立联动机制,挖掘区域家校合作教育资源,建立专家、志愿者等服务团队,对学校家长进行指导,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校论坛等形式,宣传“双减”政策,普及家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形成家校教育的正向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