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主治医师王建州;右图:王建州父亲王占奎
“今年病区里还有九名麻风病人,您牵挂的赵大爷、李大爷都没复发。”清明节将至,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主治医师王建州为父亲王占奎扫墓时,还不忘汇报一下老病号的情况。
“风吹来的魔鬼”形容的是麻风病的可怕。在没有特效药时,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王占奎1969年8月从河北医科大学保定校区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保定唐县、望都两县交界的农田深处,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麻风病防治事业。王建州毕业后,子承父业,父子俩用爱接力守护麻风病人至今已有54载,用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的人间大义。
【奉献】
克服恐惧 父亲义无反顾扎根麻防一线
3月31日,穿过一段颠簸的乡道,记者来到了位于唐县与望都两县交界的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西院,这里就是王建州和他父亲奉献了青春的“防麻阵地”。被大片的农田围绕的院区里,道路两侧杨树参天茂盛,正开得灿烂的杏花和偶尔清脆的鸟鸣声,显得院区十分幽静。
“我父亲是1969年从河北医科大学保定校区毕业后被分配到这里的。几十年前,由于医疗水平所限,人们谈‘麻’色变,唯恐躲闪不及而引‘麻’上身。国家兴建了这所隔离治疗的定点医院,当时有300多名来自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的麻风病患者。由于条件简陋、工作繁杂,疾病传染性强,很多医生陆续调离,而我父亲却克服恐惧坚守了下来。”王建州谈起父亲,语气中带着敬佩。
麻风病区是一圈黄色的平房,中间是活动场地。王建州现在虽然主要负责门诊工作,但跟病区的麻风病人仍很熟悉,能马上说出他们的名字,记得他们的病史。每过五天,王建州都要值夜班,趁着夜班他会来病区给病人查血压、做检查,说说话唠唠家常。
“家里人嫌我不人不鬼,但是他们父子对我比亲人还好。”病区的李大爷告诉记者,这里的麻风病人,个个把王建州当作亲人一样。“目前院区仍有9名休养员居住,医院免费为这些休养员提供住宿、饮食和医疗,让他们安度晚年。”
【追忆】
治病如同造“两弹一星” 是光荣的事
很多人看到麻风病人畸残的身体和痛苦不堪的表情时,都会不安、紧张甚至恐惧。但在医院家属院长大的王建州,对麻风病人更多的是同情。
“其实就连我们也是被歧视的对象。记得我在招庄小学上一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班主任的儿子也是我同学,知道我爸在麻风病院工作后,就在班里大声叫我麻风儿子,气得我跟他打了一架,为此还被停课了三天。”王建州谈起自己6岁的事情,当时的场景似乎仍然历历在目。
6岁的孩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可他回来却没有跟父亲哭诉。
“当时就是很气愤,但父亲工作繁忙,三天后才去学校了解情况。他回来后告诉我,救治麻风病人,是国家要做的事情,跟造‘两弹一星’一样,是个特别光荣的事情。从那以后,我就特别为爸爸的工作而自豪。”王建州谈起父亲,眼睛中闪烁着敬佩和骄傲。
王建州父亲王占奎生前工作照
为给病患增加营养,父亲带医生搞养殖
很多麻风病人面部瘫痪、脚跛手残,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属怕传染,不愿意和他们来往,甚至不让他们回家。在谈“麻”色变的年代,王占奎却用爱心为患者们撑起了一个家。
听到记者问起王占奎的事,1971年就来到病区的赵大爷打开了话匣子。“王院长可是个好医生,为了给俺们增加营养,带着医生们在病区里挖鱼塘、弄猪圈、养奶牛。鱼塘里的大草鱼,在那个时候,太难得了。还有每次杀猪的时候,我们都加餐,跟过年一样热闹。”老家在邯郸广平县的他,年轻的时候因麻风被家人赶了出来,现在虽已双目失明,右手、右脚残疾,但这个家的温暖让86岁的他依旧思路清晰。
王占奎对工作的敬业,让当年医院的医生都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是每周一、三、五,医生查房,在麻风恐惧年代,就连医生都特别害怕被传染,一般查房都是三五分钟结束。可王院长不是,他每次查房都得多半天,每个人都问得很详细,每个溃疡都看得极认真、坦然。往往过了中午饭点他才查完出来,脱下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是湿透了的。”老院长谭敦文提起自己的前任院长王占奎,满满地都是敬佩。
王建州检索患者资料
【传承】
追随父亲脚步 王建州接力麻风病防治
王建州说父亲对自己影响很大,虽然他总是特别忙,除了上班就是全国各地出差学习,但回家后还是经常抽出时间看书。“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对那厚厚一摞皮肤病学书籍、杂志比跟我都亲。”
受父亲影响,王建州从小就爱上了医学,2000年,王建州从山东滨州医学院毕业后,父亲希望他能到麻防第一线,于是他追随着父亲的脚步,接过了麻风防治的接力棒。
“麻风病人是很痛苦的,他们有的脚没有了,有的手没有了,有的人兔眼、失明、歪嘴、没眉毛。而且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后,触觉、痛觉都没有了,开水烫、火烧,病人都没有感觉,但发生麻风反应的时候,又痛得要命。我当时看到病人那么痛苦,就下决心扎根于此,帮助他们。”2004年,时年63岁的王占奎因食道癌去世,临走时他不放心地叮嘱儿子王建州,要照顾好那些病人。
王建州在为患者做治疗
尽己所能,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好医生
对麻风病人来说,王占奎、王建州父子就像一道温暖的阳光,划破了无边的黑幕,给他们送来了爱和希望。到2022年,共有1600余位麻风患者在这里治愈出院。
伴随着现如今1/100000以下的低患病率,麻风病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但是学习先进、科学防治的工作习惯,王建州一直沿用至今,旨在帮助更多的皮肤病患者治疗疾患。
在这个岗位奋斗了23年的王建州曾多次获得医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可他却并不看重这些荣誉。“社会的偏见与歧视及患者内心的自卑与恐惧,让不少麻风病人即使治愈,也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我就想尽自己最大努力,能给麻风病人、甚至所有皮肤病患者带去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去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好医生。”
【缅怀】
亲爱的爸爸: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每到这个时候,我都特别想念您。虽然您已经离开我快二十年了,但每当我进入院区,都觉得您还在给病人换药,还在和医生讨论病例,还在办公室里研究皮肤病的图谱。这些年里,每每回忆起您,我总会有特别的收获。
我谨记您的教导,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天的生活就是单位和家两点一线。您记挂的那些病人都挺好的,这两年虽有新增病例,但很少住院了,有些病人会拿药回家治疗了。咱们医院建院70周年了,修建了院史馆,其中还有您的资料呢。
前天夜里,我又梦到您了,看见您骑着二八自行车下班回家,满脸洋溢着熟悉的笑容。您脱掉外套就钻进厨房,还是留给我熟悉的背影。这个梦让我无比留恋,也特别满足。
去年妈妈感染了新冠,现在身体不如从前了,走路要依赖轮椅。您别担心,我和妹妹会好好照顾妈妈的。
其实我一直没告诉您,我小时候,就很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您未尽的事业,我来继承。您放心,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医生的。
儿:王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