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河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河北答卷】专栏今天播出:河北精准发力加快乡村产业振兴。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河北是京畿要地、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徐海忠和老伴正忙着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栽种樱桃西红柿的种苗。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不仅做着种植马铃薯这样的"老产业",还搞起了蔬菜瓜果采摘园,家里的收入眼见一年比一年多。
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 徐海忠:
去年5个,今年又建2个,7个棚。栽了两棚樱桃西红柿,还有两棚是西瓜。去年(游客从)大巴车下来人们都跑我这。今年我盘算多种一点,(一年)纯收入也就是10万以里吧。
今年以来,德胜村持续把马铃薯育种、民俗旅游、分布式光伏等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召开专题会议,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他强调,要突出产业振兴和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动乡村振兴。
趁着晴好天气,太行深处,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的村民李爱明正忙着修建特色木屋民宿。前几年,他把自家房子租给旅游公司,改造成了民宿,光是一年的租金就有7万。眼看着一拨拨的游客到骆驼湾"打卡",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越来越成熟,人气越来越旺。
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村民 李爱明:
房子按标准进行了装修,这既能给村民稳定的收入,又能让村庄更好地发展。
河北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步伐,将脱贫地区产业纳入全省乡村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体推进。今年一季度,河北脱贫地区实施农业项目数量846个,占全省总数的43.1%。脱贫地区签约项目35个,签约引资额70.22亿元,占全省总数的22.9%。
在望都县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满载着农药的植保无人机正沿着麦田低空飞行,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望都县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黄晓松:
我们只要抓好中后期麦田管理,今年的好收成不成问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去年秋季以来,河北抓住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农民挖掘种植潜力,扩大种植面积,全省小麦播种面积达到3377.1万亩,比上年增加6.2万亩。据农情调度,目前全省冬小麦群体充足、穗部发育良好,整体长势好于去年,达到常年较好水平,为夏粮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连日来,在固安县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工配送中心,工人们对黄瓜、西红柿、甘蓝、大白菜等30余种蔬菜进行分拣、打包、称重、装箱,冷链物流车在院子里整装待发。
固安县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顺斋:
为确保农产品供应充足,合作社还投资了3000万元,新增高端设施蔬菜面积200多亩,1万平方米的净菜加工车间即将竣工,建成投用后可实现鲜切菜年产能2万吨以上,预计增加产值1.2亿元。
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河北加快建设"菜篮子"产品规模生产基地,打造衡水、沧州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启动实施万亿养殖业转型升级工程。今年一季度,全省蔬菜产量444.3万吨,水果产量22.6万吨,生猪存栏1834.0万头。
位于宁晋县大陆村镇的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忙着组装农机。
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新芳:
我们的旋耕机跟同类旋耕机的节油降耗明显提高,采用了更多的先进制造以及工艺的质量的调整,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同行业拔地而起。
农机更给力,种地更省力。河北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支撑能力。2022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
在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智能温室大棚里,琳琅满目的蔬菜品种、现代化的种植方式让人大开眼界。
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总经理 黄业振:
这里的蔬菜从播种、定植,再到成熟采收,一直在营养液里,种出的蔬菜非常鲜嫩可口。我们依托物联网控制体系,让温室大棚有了"智慧大脑",每天按时按量提供蔬菜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让蔬菜始终处在最佳的生长环境当中。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今年,河北调整优化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围绕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河北大力实施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等系列行动,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以企业为核心的良种育繁推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