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村民在智慧农场细心打理水培蔬菜。塔元庄村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智慧农业为特色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实现了农业产业化。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初夏时节,燕赵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处处都是“希望的田野”,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定粮食生产,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循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广袤沃野上小麦茁壮成长,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一喷三防”,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广泛开展,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从绿色的乡间到村民家门口,平坦的乡村路四通八达,两旁的绿化带整齐挺拔,和美乡村示范村、文明村镇创建扎实推进;产业帮扶、政策保障、兜底救助全面落实,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展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高质高效 构建农业发展新高地
春意藏,夏初长。在石家庄市藁城区绿之宝家庭农场,记者看到处于抽穗扬花期的麦田长势喜人。麦田旁,农场主刘和宾正与5位技术员操作6架农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
“800亩小麦大约2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省时又省力!”刘和宾一边操作植保无人机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咱种的是藁优麦,品质好、产量高。只要管理到位,不愁卖!”
石家庄市素有“北方粮仓”的美誉。近年来,我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以强筋小麦为重点,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粮食安全基本盘,重点布局粮油、蔬菜、果品、中药材、奶业和畜禽六大农业主导产业。
2022年,我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03.92万亩,总产87.24亿斤,实现“十九连丰”。肉蛋奶、蔬菜、果品产量分别达到212万吨、504万吨、200万吨。全年推广优质强筋麦134.8万亩、大豆46万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81万亩,新增提升改造特色作物面积8.5万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保护要求非常明确,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截至2022年底,我市划定耕地保护面积632.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4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52万亩。
“在对接项目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与周到,我对项目落地石家庄市信心满满。”千喜鹤集团党委书记兼联席董事长刘乃纲表示。近日,在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会上,预投资56亿元的晋州千喜鹤中央厨房预制菜项目成功签约。
众多优质农业项目的签约落地,为石家庄市的农业注入发展动力。近年来,我市把加快农业项目集聚、农业产业提升、农业高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缺什么引什么,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置发展基金,对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给予五年奖励,对主营业务收入当年有突破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至1000万元,同时,市县两级对农业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和奖励,促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增值增效;出台《2022年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提升行动方案》,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升项目,围绕“一环两带”布局,推进正定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区、栾城区同福现代农业产业园、鹿泉区高端乳品园区等一批农业园区建设;围绕打造千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加大扶持力度,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做文章,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迈进,以此促进农民增收。
这几天,瞅着自家西瓜一天一天长大,国锋西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国锋满脸笑意。“以前西瓜卖价上不去,高端市场打不开。在北京市农科院专家指导下,西瓜品质提高了,附加值增强,现在一个包装盒里4个小瓜,每个2斤多,能卖到120元以上,市场供不应求。”韩国锋说,“能卖到现在这个价格,得益于在市农科院赵县实验基地举行的京石蔬菜产业对接大会。”
石家庄市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近年来,市农科院先后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出“京津研发、河北中试、就地转化、率先推广”的农业协同创新模式,并通过联合举办蔬菜产业对接会、蔬菜科技创新会等集中展示、推广新品种。
2023年1月,石家庄市与中国农科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农科院将充分发挥科研专业优势,在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我市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为石家庄市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宜居宜游 和美乡村焕发新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进石家庄市白鹿泉乡东土门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错落有致的乡间民居、色彩鲜艳的墙壁绘画……据村民介绍,现在村里生活十分方便,老年活动室功能完备、健身器材一应俱全。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我市乡村和美、村民富裕、乡风文明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
在鹿泉区水峪村,泉水淙淙,风景秀丽。水峪村依托西部长青景区和中国传统古村落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升级,突出主体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挖掘,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乡村,通过民宿开发和特色旅游,走上了以产业促增收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千乡万村、因地制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一切,得益于石家庄市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2年,全市建成省级美丽乡村363个,居全省首位。目前,正定县吴兴村等5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专项行动,推动乡村向“净、绿、美”提升转变,不断绘就“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在井陉矿区凤山镇张家井村,家家户户门前都用篱笆围起了农家院,瓜果蔬菜错落有致。“以前村里是旱厕,卫生条件差。如今,村里帮我们改建了水冲厕所,装了新厕具,生活越来越舒服了。”村民张凤荣说。
井陉矿区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列为全国9个农村厕所革命典型范例之一。据统计,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共完成农村户厕改造提升123.9万座,改厕率达到85.5%,在全国居领先水平。
在鹿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宣讲活动中,来自鹿泉区委党校的讲师高爱霞正在用“说+唱”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党的二十大主题宣讲。这种创新的宣教形式,既寓教于乐,又将党建理论知识及时植入百姓心中,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记得住。
近年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我市在内容、载体、机制等方面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将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产业兴旺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我市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提质量、增效益、促对接、占高端的总体要求,稳定特色产业总体规模,强化标准引领、产品销售和品牌创建,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558.3亿元,增长5.2%。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23个,市级14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级91家,市级31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35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承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6个;正定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两委”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强村富民”为目标,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构筑坚强的组织堡垒。在党建引领的带动下,如今的塔元庄村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塔元庄村的同福智慧农场里生机勃勃。身穿白大褂的村民唐秀英正在农场务工,她细心打理着水培生菜。“你瞧瞧,咱这儿的蔬菜长得多水灵,恒温恒湿的环境能让有机蔬菜四季生长,而且啥时候打药、施肥、浇水,智慧农场指挥中心的‘智慧大脑’随时掌握!”说起智慧农场的“高科技”,唐秀英赞不绝口。
这些年,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塔元庄村以智慧农业为特色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唐秀英成为智慧农场的一名管理员,儿媳妇在村里的合作企业上班,儿子开出租车,再加上每人每年3000元分红,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日子一下子红火起来。
“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塔元庄村围绕“三化”,一步一个脚印,越做越扎实,越做越有底气:村里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2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建成了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养老、日间照料、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养结合机构,当地以及周边的百余名老人享受到了优质的养老服务;倾力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美食一条街、木屋民宿小镇等项目。塔元庄村正在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阔步迈进。
行走在石家庄市平山县北庄村,柏油路平整宽敞,整齐的民房干净漂亮。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发展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村。
北庄村历史坎坷而光荣,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是革命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的诞生首演地。2021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总书记的回信让北庄村的党员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和激励,北庄村全体党员干部带领乡亲们一起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为尽快让村集体富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北庄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速构建以红色旅游为主,以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光伏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引导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或租赁参与项目开发,获得租金、股金、薪金,增加村民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2022年北庄村集体收入达到13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1万元。
一幅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背后,处处体现着我市倾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心。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岳金宏 杜倩倩 李坤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