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十分关注。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市祥富里社区时强调,社区工作要时时处处贯彻党的宗旨,让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让社区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作用、展示良好形象。
河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廊坊市锦绣花苑小区社区工作人员(左一、左三)在居民会客厅开展调解工作,促进邻里和睦。(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党建引领基层善治
“一个车占两个车位”“下班晚了有时转好几圈也找不到车位”……唐山市路北区祥富里社区第二网格员王燕,最近在梳理群众反馈中发现,多位居民反映小区停车难。
群众有难题,组织来解决。
5月4日,社区服务中心“见微知著室”。社区党员志愿者、楼门长以及社情民意员等十余人齐聚一堂,召开民主议事协商会,大家畅所欲言,共解停车难题。
主持会议的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林静,将大家的发言一一记录:“规划车位不要离居民窗户太近”“不干扰居民的正常出行”“尽量利用好空间,规范出更多停车位”……
将群众意见梳理汇总后,社区发挥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与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居民代表,一同深入各个楼栋了解情况、重新规划停车位。居民冯裕华直言:“现在停车方便多了。”
陈林静介绍,在工作中,社区党总支还注重发挥楼栋支部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将支部建在楼栋,将党小组建在楼门。目前,社区89栋住宅楼,划成9个网格,每个网格内都配备党员、网格员和志愿者,实现了社区党组织“网格化”管理。
社区基层党组织不仅把党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带动更多群体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
石家庄市新华区北新街社区创新实施“同心圆”党建工作机制,壮大党建联盟“朋友圈”。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郝静介绍,他们通过统筹党建资源,跨领域、跨部门引入共建单位,组建党建联合体,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目前社区正向辖区内外的院校、公益社团、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伸出橄榄枝,引导大家发挥所长贡献力量,从基层治理的‘局外人’变成‘自家人’。”郝静说。
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村(居)民委员会主导的城乡社区协商制度,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的制度,强化社区党组织对辖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如今,社区党建引领机制在全省推行,基层社会治理实效不断凸显。
多方合力促进和谐
近日,隆化县汤头沟镇何三屋村的两个养牛户因为盖牛舍占地问题产生矛盾。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情绪激动、各不相让,矛盾也进一步升级。
汤头沟镇63岁的特邀调解员庞自强得知这一事件后,立即到双方家里进行调解。
一方面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一方面讲述邻里和睦、家兴事旺的道理。在庞自强的劝说下,最终双方同意以“占地补地”来解决,并达成口头协议,握手言和。
把矛盾化解在社区,让纠纷消弭于萌芽。
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大多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但如果不及时化解,很可能会逐步演化发酵,让小问题变成大冲突。这不仅影响矛盾双方正常的工作生活,也会给社区和谐安定造成隐患。
化解矛盾纠纷,关键要抓早抓小抓苗头。为此,河北省加大调解员队伍建设,把调解组织建在基层,发挥他们的前方“探头”作用。
如今,在全省各个社区、村庄,都有像庞自强这样的特邀调解员,或是“五老乡贤”,或是社区网格员。这些人常年扎根基层,人熟、事熟、情况熟,与群众联系密切,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风险点。他们善于处理矛盾,不拒“小”,不畏“繁”,奔走在街头巷尾,悉心调解老百姓的“疙瘩事”。
然而,面对复杂的矛盾和诉求,仅靠这些民间调解员“单打独斗”,很难将问题妥善解决。
石家庄市裕华区一对再婚夫妻,时常因生活琐事发生争执,久而久之矛盾难以调和。近日,一方向法院起诉离婚。
收到案件后,法院了解到居委会已进行过多次调解,但双方各执己见,矛盾无法化解。
认真分析案情后,裕华区法院槐底法庭副庭长赵莉带领调解员和书记员,从疏导双方情绪和梳理争执焦点入手,缓解双方不满情绪,帮助他们厘清法律事实,释明诉讼成本,通过多轮次沟通,双方最终同意调解,共同协商处理本案。
集众智,汇众力。
为切实增强基层矛盾化解能力,河北省建立多元化解纠纷体系,推进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进乡村,让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推动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数字”赋能共享美好
“原来去乡里办个证明跑好几天不一定办成,现在不光快,还有人帮你代办。”巨鹿县张毛庄村村民张辉打开手机里的“巨好办”App,向记者介绍,如今不再需要为了缴费、办事各地跑,只要指尖点击操作即可完成。
以推进基层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巨鹿县依托智慧巨鹿大数据中心和县综治中心,研发的“巨好办”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是网格员反映问题的平台,也是巨鹿县当地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离不开的好助手。
平台设置有“帮我办”“立即办”“码上监督”“我要建议”“我要投诉”等应用模块,供群众提出需求、反映问题、表达意见和建议。此外还将公积金、医保、社区居民登记等部门服务事项及水电、热力、物业及手机充值等缴费事项集中上线,一揽子服务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河北省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根据服务群众需要依法依规向村(社区)开放数据资源。同时,规范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推行“一站通办”“一网通办”,实现政务代办服务城乡社区全覆盖。
社区数字化建设,不仅方便群众生活,还有利于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日前,在廊坊市广阳区幸福城社区,一位居民“刷脸”后轻松开门进入小区。“过去出门,需要带一大串门禁卡扣,由于经常忘带,进出很不方便。现在有了人脸识别系统,不仅方便而且安全,大伙儿住得更踏实更安心了。”该居民高兴地说。
智能门禁系统是河北省加强智慧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河北省把智慧社区建设作为加快建设数字河北行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社会治安、应急管理、社区治理服务智慧化、智能化水平。
汇聚民意、集聚民智、凝聚民心,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正在河北逐步建立,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河北日报记者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