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河北日报》刊发的一篇头版头条文章震动全国;40年后关于这个头条的文章又发在头版头条,全网刷屏!
看,这就是6月12日,《河北日报》的头版头条文章,文中第一部分就是讲的40年前那次发头条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先后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当时正定虽然是一个产粮大县,但经济并不富裕,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改革,需要优秀的企业领头人,而县里恰恰就缺这方面的人才。
1983年3月,2000张一米多长、半米来宽、写满九条招贤纳士举措的大布告贴了出去,立马就震荡了整个古城。
凡是来正定的科技人员,每搞成一个项目,利润按比例分成,或者付一次性总报酬;工作调动由县委组织部和人事部门负责办理,一时办不齐手续,可以先来后办;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等等。
人们都说,“这是动真格了”。
怎么个动真格法?就举一个人事调动的例子吧,当时政策是不允许各省市间自由流动的,工厂管理者、科技人员那是属于国家干部,不能自主选择供职单位的。而且档案是每个干部职工所有的证明文件,如果非要走,不给档案,党籍、公职、工龄、工资在新单位接不上,户籍在异地落不了,口粮在粮店买不到,生活都成了问题。
“人才九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凡是正定急需的人才,就派人跟原单位友好协商,用最大的诚意争取理解支持;本人决意到正定工作,原单位坚持不放,档案不给的,组织人事部门就给重新建档接续关系。
有了大布告还不够,县里就拿着“人才九条”找到省报《河北日报》。
“这政策观念创新,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发,突出发!”时任《河北日报》总编辑的林放立刻拍板。
果然不出所料,《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刊发以后,马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700多封来信飞抵正定,200多名人才落户古城。
今天我们仔细阅读当年的这篇报道,仍能从“人才九条”中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不拘一格、打破框框,爱才惜才用才的魄力和胆识,也激励着咱们今天更得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把人才工作当成头等大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