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区委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共同富裕、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上走在前列
当好排头兵,打造窗口城市“第一窗口”
曹妃甸区工业区一角。 河北日报通讯员季春天摄
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矿石码头,一艘货轮作业完毕,准备离泊。 河北日报通讯员季春天摄
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 通讯员 王梦录
近日,曹妃甸区委三届七次全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唐山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走在前列、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在推动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列、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上走在前列,当好“三个努力建成”排头兵。
发挥承载平台作用,全力打造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空间
全会提出,充分发挥承载平台作用,坚持产业协同、创新协同、交通协同、社会协同一体推进,全力打造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空间,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中展现曹妃甸作为。
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曹妃甸将发挥好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平台作用,紧抓京津科技成果和产业外溢的机遇,在全域对接、全面承接、全程服务上下功夫,切实将区位、政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项目。积极疏解69家在京央企、43家北京市属国企总部及子公司、科研机构,结合产业特色,研究制定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包”,加快吸引跨国公司、大型企业、优质民企总部入驻,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同时,持续在北京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深挖驻曹央企及北京市属国企潜力,着力引进旗下产业、关联项目落地曹妃甸,全年实施亿元以上京津产业项目100个以上,推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全程项目代办员等机制,探索产业转移收益共享机制,畅通要素资源流通渠道,不断提升优质项目、资源落地效率。
聚焦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曹妃甸将加强与中关村及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与京津共建一批科技研发平台、中试平台、产业化平台,年内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个以上。同时,建立健全前沿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联合推进机制,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
为提高产业项目承载能力,曹妃甸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海陆交通路网体系,提升基础公共服务、产业配套功能。积极推动京唐城际铁路南延工程、沿海高铁等前期工作,高质量运营好京唐曹动车,加快推进中车集团轨道交通项目,构建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聚焦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需求,加快推进总投资150.45亿元的86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挥好北京内陆港作用,提高海陆联运效率,吸引北京进出口、物流头部企业到曹妃甸布局、开展业务,打造北京重要出海口。加强与天津港对接,在航线开通、自贸政策联动、通关便利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两港区功能互补、互利共赢发展。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本着这一理念,曹妃甸通过打造人才教育高地、建设医疗康养基地等,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构建全面协同的保障体系。积极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首都师范大学12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提升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教育教学水平,研究制定职业教育产业发展规划,办好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引入德国职业技术大学,吸引京津和海外人才聚集,打造京津冀沿海地区教育高地。协同推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强化医疗政策协同,完善与京津医疗机构远程会诊转诊机制,让群众享受京津同质化、均等化、高质量医疗服务。完善与京津地区、龙头企业旅游合作机制,规划精品旅游线路,打响工业游、海岛游、文化游、农业游等旅游品牌,打造京津游客旅游目的地。
打造大港口、建设新工业,大力发展高科技
聚焦打造大港口,加快建设新工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加快打造窗口城市的“第一窗口”……全会提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港口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曹妃甸聚焦港口转型升级,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以港口资源整合为契机,加快36个重点港口项目建设,持续提升货物集港、疏港能力。把煤炭、矿石、原油、天然气四大储备基地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手续跑办、项目建设、招商运营同步推进。加密集装箱航线,提高船舶配载和舱位利用率,统筹沿线重点国家、地区货物资源,通过海铁、公铁、海公铁多种组合联运方式,实现“重去重回”钟摆式运输、常态化运营。
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曹妃甸年内谋划实施49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重点推动钢铝融合发展,加快石化盐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钢铝融合发展产业体系,构建差异发展、特色鲜明的油化结合化工产业体系,构建结构合理、相互协同、竞争力较强的特色新能源产业体系。做强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交易、金融三大平台,加快引进港口贸易、航运服务、金融保险、融资租赁等高端服务业,不断壮大物流贸易产业规模。
围绕产业链布局,曹妃甸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提高全产业链价值水平,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聚焦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推动众创空间、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相关投资基金作用,推行“人才+基金”“企业+基金”等模式,引导技术型人才到曹妃甸创业,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加快培育一批“链主”型科技创新企业。用足用好唐山市“凤凰英才”4.0政策,积极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用好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培育一批适应曹妃甸区产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精准对接企业所需,畅通企业与人才交流渠道,推动人才高水平就业。
聚焦扩大对外开放,曹妃甸发挥对外开放平台政策优势,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打造窗口城市的“第一窗口”,特别是做强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曹妃甸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1+5”平台,推动东北亚国际产业园、中日生态工业园、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中俄产业园、中德产业园做实做强。
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曹妃甸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整合涉外业务,创新窗口设置模式,优化RCEP企业服务中心服务职能,打造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示范性服务中心。主动对接企业所需,持续深化“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完善保障项目建设运营的全方位服务体系,高水平打造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优化宜居宜业生态,建设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全会明确,聚焦滨海城市建设,优化宜居宜业生态,坚持全域城市化理念,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统筹优化空间和生产力布局,做好全要素保障,打造融合发展生态链,建设繁荣舒适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打造高点定位的标杆城市,曹妃甸坚持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强化顶层设计,高标准完善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统筹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风貌设计,形成与省市要求相匹配、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空间格局,一体规划新城、城区、南堡、临港四大板块,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厚植“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城市沃土。打造活力多彩的宜居城市,加快实施总投资436亿元的32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458亿元的85个产教城融合项目,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奥特莱斯、王府井商业街、北辰会展中心项目合作进程,积极引进高端服务业态,完善各类市政设施配套,优化城市生活圈,打造城市商圈,提高城市品质和宜居宜业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类需求。打造精细高效的智慧城市,推进城市管理服务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完善社区治理模式,高效运行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智能化物业服务监管平台,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曹妃甸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力保障改善民生,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和和美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省级乡村振兴沿海风情片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休闲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产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全力抓好“三夏”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深入实施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工程,扎实做好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工作,兜住民生底线,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注的利益问题。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作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