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时间:2023-07-04 17:10:15  来源:  作者:

生态环境治理是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绿化建设和系统治理,我省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涌现出了涉县、内丘、赞皇、阜平等一大批“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建成了洺河源、前南峪、驼梁等30多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推进美丽河北建设,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统筹各类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

评估先行、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程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一是加强生态系统全过程风险评估。查清区域生态本底,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过程动态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综合评价退化和受损空间的生态系统退化程度与恢复力水平,科学评估修复后生态、形态、产业、附加值、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二是加快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完善协作机制,实现全景式规划、全要素保障、全域化治理。统筹整合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项目,增强系统性、整体性,点线面控制,网格化管理,形成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合力。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态要素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联系,增强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提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三是分类分级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功能。统筹推进植被恢复、水域保护、矿山治理、土地整治等,尽快恢复生态系统自我运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能力。实施修山扩林工程,“山上治本”和“身边增绿”同步推进。加大矿山废弃地复绿工程,做好施工期、运营期和闭矿期三个不同阶段的生态恢复及监督管理。实施调田节水工程,推广清洁农业、水肥一体化施肥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施肥量、农田用水量和排水量。实施控污治河工程,开展农村截污治污,削减污染负荷,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增强生态修复各项工作的系统性,精准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能力

打破行政区划、部门管理、行业管理和生态要素界限,创新机制、多维修复、标准引领、共建共享,推进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一是建立健全跨区域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上下联动、政府调控和市场运营的京津冀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可持续融资机制,确保生态补偿落实到位,推进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示范,健全京津冀生态共建共享机制。二是丰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保护模式。积极探索“削填引种”“引流冲污”“固坝填石”等生态修复模式,大力推广“巡河守护令”“巡山守护令”“护鸟令”“珍稀树木保护令”和“从业禁止”等保护或防治方式,推动修复性司法与社区矫正相衔接。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河流水域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修复、林地山体生态修复、古道古驿道修复、土地沙化治理等相关技术标准,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强化执行力度,完善激励机制。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的“河北路径”

提高政策性金融服务能力,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一是拓宽生态保护和修复资金渠道。探索建立“河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基金”,规范生态损害修复资金的筹措渠道、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绿色信贷,将采砂收入、污水处理收入、旅游景区收益、温泉热水资源作为贷款第一还款来源,破解重点项目融资难题。二是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经济价值。做好“山耕”生态农产品、“山景”乡村旅游、“山居”田园民宿、“山养”生态康养这“四山”文章,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面激活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价值。三是树立“生态修复+产业”思维。建立资源意识和产业意识,将生态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有机结合,与地方经济新引擎打造、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建立“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打造新型生态产业链,发展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构建“山水工程”,打造生态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河北样本”

结合河北实际,构建山水工程制度、山水工程技术集成、生态文明建设、现代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监管、生态安全协同六大体系,有效实施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一是山水工程制度体系。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源头保护和末端生态修复治理机制,开展全省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政策、制度与运行模式研究。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强制要求高污染企业参加保险,而低污染企业可自愿参保,当责任主体无力开展生态修复时,由保险机构组织实施生态修复。二是山水工程技术集成体系。开展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综合示范,加强废矿石的淋溶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加强水、大气、土壤、生态、污染源等环境要素关联分析和环保技术集成。三是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培育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倡导绿色生产,引导形成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环境治理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方面的绿色转型。四是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发展都市型现代循环农业,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美丽乡村经济不断发展。推动生态工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实施生态修复与产业导入并举,科学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一批高端“生态+休闲”“生态+康养”“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五是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明确责任主体与行业主管,加强自然资源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双重监管,构建生态环境数据“一本账、一张网”,建立全省综合生态监测系统。打造“点-线-面-体”生态环境网格化立体监测系统,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检测和控制性监测网络、地表水-地下水联合监测溯源及监控预警平台、土壤特征污染物监测预测等,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信息发布机制。六是生态安全协同体系。聚焦京津冀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推动三地联合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和修复协同联动机制,深入分析资源环境瓶颈、生态承载力,对太行山、燕山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进行有效的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建立京津冀区域统筹协调与防灾协作机制,不断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水平,确保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