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日报 记者 何春雷
海边漫步,鸥鸟盘旋,碧波与浪花欢快嬉戏;登高远眺,满眼青翠,绿树掩映着街巷山峦;抬头仰望,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沁润着心脾……被山海环抱的秦皇岛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记住了她春的柔美,夏的热烈,秋的缤纷,冬的深邃。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更优良的作风,持续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天蓝水清岸绿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路追青逐绿,青绿溢满山海之间。
初秋的北戴河湿地,天蓝海碧,风轻云淡,鸥鸟飞旋,宛如一幅绚丽的风景画。
一泓清流碧水 让“河湖清”“海湾蓝”美景常驻
盛夏的北戴河鸽子窝公园,水净沙软,景色宜人,游人或看滩涂飞鸟盘旋,或望海面帆船点点。
“踏浪、观鸟、赏日出,这里的景色真是太棒了。”站在鸽子窝公园的望海长廊上,南宁游客马佳宁兴奋地说,他和家人起个大早看了海上日出,短暂休息又来观鸟,如画美景让他流连忘返。
为保护修复好一湾碧海,使亲海环境持续优良,提升游客旅游感受,多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海域环境治理。
鸽子窝公园如织的游人中,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最是亮眼。在旅游旺季,我市启动志愿服务活动,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3000余名志愿者,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分批来到沙滩,开展清洁服务活动。志愿者用真诚奉献,为市民、游客营造了舒适的旅游环境。
志愿服务只是我市建设美丽海湾的一部分。
为提升入海河流水质,我市坚持精准治污,将直排入海入河的排污口进行全面摸排整治,并将戴河和新河常年有水入海的河流设置十几道拦污网,拦污网把漂浮在水面的垃圾全部拦下来,专业清捞队伍及时清捞,确保垃圾不入海。现在,这两条河的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环境生态部门通过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来实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并针对13条入海河流沿线污水问题,建设了11座污水处理厂,沿线所有的城镇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了国家一级A的排放标准,在市区还实现了主管网的雨污分流。
解决污水入海入河问题的同时,我市实施了河湖长制,2000多名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对市域内所有河流和所在流域范围的支流水库塘坝进行全流域治理,实现了每一米河道就有人管理。
据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3条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100%,旅游旺季期间,13条主要入海河流的水质达到了地表Ⅲ类水标准。
一系列措施为海洋生态修复奠定了基础,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污染防治双管齐下,我市近海海域水质持续向好,秦皇岛湾北戴河段也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1年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无独有偶,今年6月5日,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组织开展的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征集活动中,“秦皇岛市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被评选为具有突出的生态效益,兼具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示范借鉴价值的9个典型案例之一,面向全国推介。
一片净土蓝天 让生态底色愈发亮丽清新
秦皇岛人谁没在朋友圈晒过蓝天呢,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的自信,源于不美颜、无滤镜的生态底色。
一片幸福蓝的背后,是一场“防”与“治”的持久战。
聚焦“车企煤尘港”五源同治,推进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组织12家重点企业开展升A晋B,实施11个重点企业治理项目,大力推进涉VOCS“绿岛”项目建设,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
开展扬尘攻坚,对城区周边209个平交路口和14个裸土停车场实施清单式管理。推进散煤整治,目前已累计完成工业用煤煤质抽检35家次。
强化港口治理,更换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20台,港内作业机械新能源比例达64.46%。
截至6月底,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4,PM2.5平均浓度35.8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71微克/立方米,臭氧平均浓度15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142天。
土壤环境质量关系百姓民生福祉。为持续巩固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切实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等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我市全力打造“扮靓乡村颜值生态产品”,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年初,召开全市动员会,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重点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保障措施,同时,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飞检等科技手段,结合人工走访,全方位立体化排查整治,确保房前屋后、坑塘沟渠、田间地头不留死角。
因地制宜,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资金投入。年初以来,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已获取中央生态环境资金支持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有3个,分别是海港区20个村、昌黎县22个村和北戴河新区饮马河流域12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共获取资金支持6174万元。
“净土保卫战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科科长李刚介绍,今年,市生态环境局将50家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录,督促各单位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开展自行监测,同时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土地征收、收回、收购重点环节风险管控,坚决杜绝“毒地”开发利用。
土壤环境质量安全,让美丽秦皇岛的生态底色愈发清新亮丽。
一城盎然青翠 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加美好
在卢龙县桃林口水库的库区内,碧水盈盈,湖畔林木葳蕤,郁郁葱葱,一派自然和谐的美景。
从高处俯瞰,苍翠之间,有星星点点的白色,那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苍鹭或三两为伴嬉戏玩耍,或独自伫立枝头眺望远方,水面上还有苍鹭展翅滑翔觅食育雏。数量多时,这里苍鹭可达上千只。除了苍鹭之外,还有黑鹳、鸬鹚、白鹭等各种鸟儿在此栖息安家。
多年来,桃林口水库以生态修复为基础,实施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工程,使库区绿化率达到90%以上,通过涵养水源,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
鸟类的到来,既是对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检验,也是我市扩林增绿成果的一个缩影。
202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林长制”,全面加强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2021年9月,我市正式拉开“林长制”改革大幕,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7112名,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6个县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9个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129个村获得省级森林乡村称号。
“坐在公园的绿荫底下吹着海风,看着海天一色,这是夏天里最舒服的状态。”7月11日,在金梦海湾的一处休闲游园中,市民于楠尽享惬意舒适。
将健身设施、绿化景观、带状公园修建在海边应该是秦皇岛特有的一种浪漫,不仅扮靓了城市街景,也丰富了海滨景区的内容层次。
在金梦海湾4.16公里的海岸线上,串联着8个这样的带状公园和“海螺广场”、“章鱼广场”等主题休闲场所,整个绿化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形成别具特色的滨海休闲景观带。
不仅是“见缝插绿”,还要注入“灵魂”,结合城市记忆、历史文脉,我市打造了“长城主题”、“诗词主题”等“绿化+文化”的精致休闲空间。
为了满足游客和市民的多样化需求,我市从”以绿为主”向文化建园、特色建园、设施完善方向转变,实施公园游园、道路、节点绿化提升工程。
青翠的树木,整齐的草坪,蜿蜒的步道……不经意间,市民游客总能与一方绿地不期而遇。
“我们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城市公园、游园、口袋公园110余座,进一步提升城市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打造风景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市园林中心行业科科长甘金涛介绍。
青山苍翠,绿水逶迤,这是美丽秦皇岛交出的一份绿意满满的生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