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聚焦高质量 加快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跃升——石家庄市教师队伍建设启新篇

时间:2023-09-10 16:32:2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作者:

近年来,石家庄市教育局着眼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市,深入实施教师队伍素质跃升专项行动,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强师、惠师、尊师行动,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搭建快车道,有力推动了教师队伍发展。

筑牢师德“防火墙”,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突出正面引领。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启动了“榜样在身边”师德展演活动和以“学思想、守初心、强师德、铸师魂”为主题的石家庄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论坛征文暨师德风采演讲活动,全方位展示我市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先进事迹。二是加大治理警示力度。组织中小学、幼儿园集中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将国家、省、市出台有关师德师风的重要文件制作成“口袋书”,全体教师人手一本,规范从教,切实做到人人应知应做、必知必做。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全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各县(市、区)教育局、局直属学校、市属高校签订《师德师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深入推进在职教师师德师风治理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搭建成长“立交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一是打造名师名校长梯级培养工程。制定了《石家庄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意见》,石家庄市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作开展“石家庄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借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资源与平台优势,科学设计培养培训方案,对石家庄市名师名校长进行系统化培养。每年市本级财政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支持名师名校长培养,培养和塑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校长教师。2022年7月,市政府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正式签约,双方以将石家庄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成培养合作的全国样板为目标,以期对全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二是充分发挥优秀教育人才辐射引领作用。以“名师引领、带动成长”为实施路径,相继搭建了“百千万”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名校长工作室、名校长教育思想论坛等校长教师发展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协同研修、相互学习,形成了集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培养培训和成果推广于一体的教师校长发展共同体,实现了校际间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三是稳步推进“三支队伍”培训工作。科学合理设置每年“三支队伍”培训项目,2022年和2023年各争取培训经费预算500万元,两年共50个培训项目,培训10万余人次。同时,进一步规范“三支队伍”培训经费使用,提高培训质量,真正促进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干部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用好激励“助推器”,增强教师发展活力

为激发教师发展活力,激励教师乐于从教,市教育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一是构建激励工作体系。制定了《石家庄市中小学优秀教育人才激励工作实施方案》,为定期认定的卓越校长、首席教师等教育人才,发放教育人才园丁A卡、B卡和C卡,给予优秀教育人才最高10万元一次性奖励,并享受公交地铁、旅游景区免费,就医绿色通道,公费疗养等政策。二是明确强师惠师措施。出台《石家庄市强师惠师20条措施》,提出为从教满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制发尊师交通卡,在市内免费乘坐公交车和轨道交通等一系列教师激励措施,不断增强老师们社会荣誉感。

提升待遇“压舱石”,拓宽教师成长通道

一是提升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待遇。石家庄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发放中小学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的通知》,自2020年9月起,按照年人均不低于当地绩效工资指导线的20%发放标准,向全市公办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发放岗位津贴,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投入资金达1.7亿元,极大地鼓舞了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的干劲儿。二是拓宽教师晋升渠道。市教育局全面落实教师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在全省率先落实任教年满25年的乡村教师和特教教师突破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参评中高级职称政策。试行任教满25年的高中教师突破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参评高级职称政策,拓宽了教师职称晋升渠道。市人社局和市教育局联合将高中、初中、小学高级专技比例分别提高了5%,幼儿园高级专技岗位比例提高了3%,拓宽了教师职业上升发展通道,受益教师达到上万人。同时,为小学幼儿园有特别突出业绩的教师开辟职称申报“绿色通道”,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高级教师资格。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在本行业、本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设置特设岗位,不占岗位,单列聘用。一系列利好政策,大大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新华社、学习强国等媒体纷纷报道,产生了积极社会影响。

优化供给“新引擎”,补充优质师资

在解决教师编制不足和结构性缺口问题方面,市教育局坚持扩编增容和招聘补充相结合,不断争取编制部门和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一是建立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编制“周转池”制度。市编制部门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全市事业单位编制池9000个,教育占6800个,将机构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优先补充到教育系统,确保教育教学需要,解决教师结构性缺口和优秀人才引进问题。二是持续加大补充教师力度。我市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英才入石等多种方式补充教师,极大地缓解了教师不足问题。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