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从三个方面深入领会和把握“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3-10-26 16:02:45  来源:  作者:王英杰 田敬瑜

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核心问题。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卡点堵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临瓶颈制约等。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一以贯之不断促进和发展生产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不断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争取发展主动权的迫切要求。人类社会产业革命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将促进生产力的结构功能变革,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进而不断催生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硬核底气。百舸争流、大国竞争,关键要看科学技术的整体进步、生产能力水平的创新发展。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系统能力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下大力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国际竞争中抢抓机遇、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以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注重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必然要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就需要通过创新驱动,依托新质生产力提供持久动力,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新”在哪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在内涵上,新质生产力是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概念。所谓“新”,是指涉及的领域新,是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新态势,新的物质生产力正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条件下生成。所谓“质”,是指其技术含量高,强调把科技创新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是依靠创新驱动形成的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区别于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数字时代更具创新性和融合性的生产力。

在高新科技推动下生产力的新质态。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生产力系统,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质态,这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整体跃迁。生产力的变革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关键性技术实现突破、发生质变,必然引发生产力核心因素的变革,从而产生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看,是高新科技作用于生产力要素,推动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高新科技化,使得传统生产力发生质变,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是生产劳动者的新质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依托于生产者的高新科技化,劳动者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生产资料的新质态。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广泛展开,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重新组合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在传统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原有产业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发生重构。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提高劳动者技能,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劳动者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生产工具,劳动资料才能成为现实的物质生产力。也就是说,提高劳动者技能,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直接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基础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我们必须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改善劳动资料,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手段。生产力中的生产资料要素的创新,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促进并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也就是说,科技创新能够通过改善劳动资料,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科技创新,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产业变革。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生产力跃升。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也就是说,促进生产力发展要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适应。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方面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进一步激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活力。要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加速聚集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活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汇聚协同创新合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

(王英杰系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田敬瑜系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