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通过盐碱地土壤改良、耐盐碱作物品种培育、适用耕作技术研究应用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积极构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体系,形成了“良法改地、良种育推、综合种养、特色集群、提质提效”的多功能多层次盐碱地综合治理新模式,让昔日白茫茫的盐碱地变成了金灿灿的丰收田,补齐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一块重要“拼图”。
记者 杜雯拓 吕光宇 闫军 通讯员 刘江涛 摄影报道
乐亭县数字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迎来水稻丰收季。
田里种稻、水中养鱼虾蟹已成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唐山特色。
位于曹妃甸区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水稻耐盐精准鉴定池内,3000多份粳稻核心种质正在进行耐盐精准鉴定。
盐碱滩变良田,百姓喜上眉梢。
从2012年开始,华北理工大学孙晓然团队就对盐碱地利用进行攻关,发明了新型多功能盐碱地生态改良剂,在500亩盐碱地施用于小麦、玉米、水果萝卜等的种植,作物产量与正常质量耕地相当,品质提高。
在曹妃甸区五农场,每年1月开始淡水泡田,4月中下旬将稻田中的洗盐排碱水,用水泵抽到紧邻的养鱼池内。这样既避免了盐碱咸水污染环境,又解决了水产养殖用水,实现了稻渔丰收、种养双赢。
在乐亭县数字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田间气象站、视频监控、虫情测报灯等高科技仪器有序串联,全程监控水稻生长环境。
曹妃甸区十里海河豚小镇建成了全国首家河豚主题餐厅。
曹妃甸区老姚家庭农场的姚卫强特意留下一捆今年收获的小麦作为纪念,来展示盐碱地改良的成果。
曹妃甸区十里海河豚小镇,利用现有养殖水面和闲置民居,以河豚、绿色、自然、田园风格为主题,打造集“吃渔家饭、住渔家屋、赏渔家景、购渔家物、享渔家乐”的“渔”乐嘉年华,成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