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新闻>>

全方位赋能发展 全要素协同发力,张家口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时间:2025-03-24 16:17:40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作者:郭霞 通讯员 刘平
分享到:

近年来,我市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全方位培育和引进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科技创新主体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双提升,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特色产业创新突破,多项成果领航高质量发展

在张家口市桥东区的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工人专注地进行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装配,自动导航车往来穿梭,将完成装配的发动机运往测试车间进行最终检测。作为高效、先进的氢能动力加工厂,近年来,亿华通全力攻克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像快速冷启动、高性能小型化、大功率密度等,成功研发系列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客车、公交车、重卡等车型,已然成为我国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的领军者。

据张家口市科技局局长董峰介绍,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全市产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去年,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创新需求,实施48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发挥全省首家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作用,催生氢冶金直接还原等标志性科技成果。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600万千瓦,新型储能技术示范位居全省前列,赤城县重力储能项目入选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名单。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全力打造全国算力高地,算力规模达2.91万P,全省居首,12家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数据中心骨干企业中有9家落户于此,绿电聚合供应模式入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汽车制造、冰雪装备等产业科技支撑显著,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5G+工业互联网”项目获工信部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三信同达机械等企业应用机器人焊接生产线,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3%。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关键技术攻关,采用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围绕主导产业建立技术攻关清单。

科技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数量质量双提升激发创新活力

去年4月,张家口南山汽车产业基地的京西智行张家口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登上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唯一上榜企业,彰显了我市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卓越成效。近年来,我市科技型企业培育实现量质双丰收。去年,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增速全省第一;新增“领跑者”企业8家、共享工厂9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发展到409家、1370家、4690家,同比增长13%、44%、26%。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牵头组建河北省葡萄产业创新联合体,数量全省居首;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农业科学院油料所获批筹建胡麻品种繁育技术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4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金融赋能成果斐然,牵头成立全省首家科技创新金融协作服务联盟并列为全省试点,建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市县两级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184次,创新推出23款金融产品,为各类经营主体新增贷款382.9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理150笔,登记质押金额20.04亿元,普惠金融率达90.67%。今年,我市将实施创新主体扩模工程,完善市县领导包联创新主体工作机制和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大数据、风电光伏等领域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技术瓶颈。

深化协同创新合作,张家口携手京津共促区域发展升级

“去年3月,我们和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开发,成功攻克光刻机用高纯高强不锈钢厚板材制备技术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河北五维航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钢介绍,此次合作大幅提升了公司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这一成果正是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通过深化区域科技合作与资源共享,有力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去年,我市高效承接京津科技资源,引进落户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9家;推进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工作,谋划29项首批推进场景,储备13项场景需求,2个应用场景入选雄安百项应用场景清单;吸纳京津技术合同33.42亿元,同比增长6.7%。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举办系列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发布100多项先进成果,3个项目在中关村论坛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推动举办14场科技重点招商活动,签约204个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省外项目占比61.3%,新增落地项目196个,完成投资111.2亿元。今年,我市将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工程,重点推进30项大数据、新能源、现代农业等应用场景,构建京津张合作、市县(区)联动的高效协同场景工作体系,吸引更多京津冀研发机构、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落地孵化转化。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政策、人才、产权全方位赋能发展

“自2023年以来,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76.92万元,加计扣除后补助资金14.63万元。”河北壹雪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尉润华说,优惠政策极大缓解了企业研发投入压力,促进持续创新。该公司是集冷热技术研发、冷链物流装备制造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供应商,拥有29项自主知识产权。去年,我市大力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项宣讲培训行动,636家企业享受加计扣除,同比增长15.85%,享受金额19.58亿元,同比增长20.2%,为54家企业兑现后补助资金359.18万元。同时,积极推进招才、育才、留才政策,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达402名,外国高端人才97人,省级高水平人才团队11个,2名专家获批省“三三三人才工程”资助项目,1名专家获批优秀专家出国培训项目,氢能产业推广应用服务团获批2024年度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知识产权创新创造成果显著,截至去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9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69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14件,同比分别增长15.66%、16.39%、29.54%,万人专利转让达5.53次,专利转化运用效益逐年攀升。

我市通过在产业创新、企业培育、协同合作、生态优化等多方面持续发力,科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大步迈进,未来可期。(记者 郭霞 通讯员 刘平)

责任编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