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旅游>>

“定州花木工匠”劳务品牌 走出“芬芳”致富路

时间:2023-05-11 14:55:47  来源:  作者:


图为河北晨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苗圃基地的工人正在修剪苗木。记者刘子祎摄

□记者程文昭

在位于东亭镇的河北晨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苗圃基地内,工人们挖苗、打包、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挖树工刘勇利正和其他四人一起挖树,他们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大约半小时,硕大的带土球的丛生黄蜡就被挖了出来。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挖树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技术含量很高。树挖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树的卖相,而且影响成活率。每年一到销售旺季,像刘勇利这样的挖树能手就成了“香饽饽”。“今天,我们挖了24棵丛生黄蜡,一棵90元,一天就能挣400多。”刘勇利边挖边说,“天气一转暖,我们就基本上没歇过。一天少的时候300多元,多的时候能挣500多元,两个月就能挣两三万元。”

在我市,还有许多像刘勇利这样的“定州花木工匠”,他们懂技术、会操作,是苗圃和绿化公司争相聘请的热门工人。近年来,市苗木产业协会紧扣市场需求,依托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群体大的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创建“定州花木工匠”劳务品牌,让更多村民通过苗木产业增收致富。

“我市花木产业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品类齐全,是全国南木北移、驯化繁育的种植和交易集散地,北方苗木花卉种植的核心区,南北苗木驯化繁育种植和流通基地。”市苗木产业协会会长张山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96个苗木特色专业村,拥有城镇绿化类、工程造林类、经济林类、花卉类等10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

作为京津冀最大的园林花木基地,按照“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产业发展绿色化”的绿色发展思路,我市以传统的苗木花卉种植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借力京津资金、技术和市场,确立了现代科技苗木产业聚集区、种苗繁育基地、造林苗木基地、城市绿化苗木基地等专业生产区,逐步使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特色苗木产业让村民富起来,成长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随着苗木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苗木工人也逐渐应运而生。

辛兴村村民陈红已经从事苗木修剪工作四年多了。刚开始的时候,陈红四处打零工,干的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后来,陈红通过培训,逐渐掌握了苗木修剪技巧。“最初干杂工,是人去找活干。现在,我成为修剪工,工作固定,收入还高了,每天能挣150多元。”陈红说。

打工种地两不误,一年四季有收入。目前,我市苗木花卉产业从业人员5万余人,人均年增收6万余元,形成了以大辛庄镇为中心,辐射留早镇、大鹿庄乡、东旺镇等乡镇的劳务品牌。

苗木花卉产业不但让苗农的腰包鼓了起来,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全力培育苗木花卉市场,提升苗木产业工人就业技能。”张山说。

近年来,我市与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河北林科院、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技术依托关系,从种苗选育到施肥、浇水、打药、定干、剪枝等环节,制定一系列苗木培育技术和质量标准。

市苗木产业协会还建设了4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设立了授课室、操作室、档案室等,配备了各类挖树机、电剪刀、割灌机、草坪机、绿篱机等各类花木机械设备,建立完善了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培训考试等制度,通过开展培训,不断提升苗木产业工人就业技能。

同时,“定州花木工匠”劳务品牌坚持“送出去、就近找”原则,全力培育苗木花卉市场。“每年,我们都能往北京、天津、雄安新区以及周边县市输出专业苗木工人5000余人。”张山介绍。

“定州花木工匠”劳务品牌不仅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还输出到全国各地,已经成为了我市响当当的就业名片。“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强化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实现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健全劳务品牌培育机制,通过劳务品牌提高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更好服务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培养输出技能人才,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在苗木产业就业。”张山说。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