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不忘教书育人初心 护航留守儿童成长

时间:2020-11-27 10:46:30  来源:海安市委宣传部  作者:

16年前,孙宏舜从墩头镇原王舍小学校长位置上退休。当时村里的留守儿童逐渐多了起来,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引起了孙宏舜的关注。以自己任教40多年的经验,孙宏舜深知,这些孩子可能会因缺少父母的引导和监护,导致无可弥补的遗憾。于是,他就在心中盘算着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

在退休后的2个月时间里,孙宏舜反复思量,决定建立教育辅导站,免费为村里的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生活帮助。然而这些想法,刚告诉自己的老伴,便遭到了反对。老伴认为,年轻时为教育事业吃苦受累,好不容易退休享清福,却这样折腾自己。他开导老伴:“我初中只上了一年,就因为家庭困难辍学,是党组织让我做了‘耕读教师’,又培养我,让我去函授。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只有回报社会,我才会心安。”孙宏舜特意把子女们喊回来召开家庭会议。最终全家人达成共识,决定支持他创办免费辅导站。

孙宏舜在家中腾出40平方米的房间,从撤并了的王舍小学借来旧黑板、旧桌椅,建立起简易教室。他走村入户,动员留守儿童来辅导站,并承诺“不收一分钱”。乡邻虽然很尊敬他,但最初还半信半疑,只有本组的几名留守儿童来辅导站。一学期下来,几名孩子的家长想给点辛苦费,孙宏舜却婉言拒绝,他解释:“我办辅导班,不是为了钱,请你们相信我,顺便也把我的想法告诉大家。”

孙宏舜免费办辅导站的义举,在墩头逐渐传开,新舍村、双溪村、新海村的留守儿童纷纷前来。孙宏舜考虑到自家的地理位置偏僻,对路远的孩子们很不方便,于是主动联系村委。在村里的支持下,辅导站分别在村办公用房和一家服装厂的闲置房中增设了两个辅导点。孙宏舜成了一名“走读教师”,每逢节假日、双休日,乡邻们就能看到他在这几个站点之间奔波。

2010年,在墩头镇关工委的邀请下,孙宏舜担任新舍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中心辅导站站长。2011年年底,墩头镇关工委到孙宏舜的辅导站考察,在走访学生和家长时,考察组发现孙宏舜不仅把关爱留守儿童当成义务,更是当成事业在干。除了在学习上关心孩子们,他还自费购买饮水机和纯净水,供孩子们饮用;把自己几十年的藏书全都拿出来,让孩子们借阅;自费订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供孩子们学习。他的电瓶车箱里常年备药,以便在孩子们身体不舒服时能够及时应对。因为辅导站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遇到特殊情况,孙宏舜有时还要护送他们去医院,并且垫付医药费。有一个叫小雯的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生活上缺少人精心照管,经常生病。一次,小雯在孙宏舜家中学习时突发高烧,随即被送去医院。医生说,好在送医及时,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还有一些孩子的家离辅导站较远,而且爷爷奶奶年纪大,不方便接送,他便常留这些孩子在家吃饭。遇到突然下雨,有些家长不能及时来接孩子,吃饭的孩子会更多一些。如果孩子们学习进步了,他还会买些文具奖励他们。十多年来,他在奖励学生、关心学生生活方面先后花费数万元。

谈及办辅导站的初衷,孙宏舜说,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成才关键期思想不走岔、行为得到正确的引导。在辅导留守儿童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些学生品德不端正、不尊敬父母、不爱护公物,个别的学生还有偷窃行为。为此,每次辅导前,他总先开展一些思想道德教育。有新来的学生,他总会先摸清他们的脾气性格、思想状况,以便做好针对性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许多孩子单靠口头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便经常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这也让辅导站许多留守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辅导站最初的一批学生现在已经走向社会,他们常会打电话、发短信给孙宏舜,感谢他的帮助。

“每当接到这样的短信和电话,我都会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种感觉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可比拟的。”孙宏舜自豪地说。(刘华梅 蔡诚)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