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谈到参加11月24日在京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呼市市政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韩佳彤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唯有扎实努力工作,才能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牢记嘱托,不负韶华,为更进一步建设亮丽内蒙古作出更大贡献。
韩佳彤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呼和浩特市政府2009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二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住建系统唯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首席专家,也是呼市同心德市政工程设计公司总工程师。他长期致力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研究工作,代表性工程包括:荣获2020年度“鲁班奖”的国家北方足球场训练基地一期工程、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东胜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场工程、呼市二环快速路工程、呼市地铁1、2号线工程、呼市快速路智能交通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先后获内蒙古科学技术成果9项,专利36项、软件著作权13项,创造性地提出新工艺、工法17项。
随着技术进步与创新,韩佳彤带领团队也在不断探索技术创新。2016年9月,他带领的“创新工作室”承担了呼市地铁2号线23个车站的管线迁改、交通疏解、市政设施改移等工程施工图设计任务,按照国内专家团队的测算,该任务完成周期在一年左右。韩佳彤却不这样认为,为了在国庆前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10天没有离开办公室,困了就靠着椅子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吃盒饭泡面,始终在一线指挥设计,将“劳模精神”熔铸在这14400分钟的每一刻。最终,他在10天时间审定了施工设计图764张,为各专业施工队出图10696张。10天时间完成一年的工作量,创造了国内市政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内的奇迹。当大家沉浸在庆祝胜利的喜悦时,韩佳彤却因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可他在生病住院期间依然不忘记工作,远程对同事们进行指导,展现了新时代的“铁人精神”。 2019年10月,“创新工作室”被内蒙古总工会挂牌为“韩佳彤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呼市地区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科研创新基地。
韩佳彤在实践中创新,特别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惠民。2018年,为解决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中关于“呼市二环快速路金隅时代城段”噪声超标扰民问题,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功将智能交通监控集成系统等先进管理技术引入此路段,不仅解决了噪声超标问题,关键是减少了传统降噪措施带来的大量资金投入,确保快速路周边居民区有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得到了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认可。智能交通与监控集成系统技术的应用,未来可在全市快速路需要解决噪声超标的路段周边进行规模化推广。该科研项目经教育部成果查新确认,目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该项科研成果也获得了呼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不仅如此,韩佳彤牵头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的《市政工程建设运维大数据及安全管控技术研究》科研项目,推进开展了“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实现全市市政工程建设运维大数据及安全管控技术“一张表”“一张图”的管理模式,切实解决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城市病”。该科研项目经教育部成果查新确认,目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外空白。2019年该科研项目团队荣获自治区第九届“草原英才产业创新人才团队”荣誉称号。
多年来,由韩佳彤带领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组织编写的《内蒙古“十三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技术成果系列标准》,填补了内蒙古地铁建设标准的空白;精心编制的《内蒙古“十四五”城乡建设工程技术成果系列标准》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住建系统的空白,其中,街道设计导则和无障碍设计规范2019年均被自治区住建厅颁发为地方标准。
此外,在总结国内外其他城市轨道小半径曲线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韩佳彤2017年针对列车通过呼和浩特地铁小半径曲线(尤其是反相曲线地段)时车辆运行平稳性、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经教育部成果查新确认的《呼市地铁曲线地段列车运营安全性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提高保障呼市地铁运营安全水平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韩佳彤学业有成返回家乡投身城建科研建设,非常注重名师带高徒,在他的指导和精心培养下,带出了一批懂技术、钻业务、擅科研的精工,其中,高级工程师30余名,中级工程师80余名,免费培训城建领域的贫困农牧民工1000多名,为首府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而他也在知识的高峰和技术创新领域不断攀登,取得了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投资咨询工程师、市政园林景观设计师、高级经济师等7项执业资格。同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今年又荣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一个劳模一面旗帜,一份坚守一份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韩佳彤带领团队仍然坚持每天工作17个小时以上,在做好地铁2号线23个站点服务保障施工任务的同时,成立“韩佳彤劳模创新工作室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为疫情一线人员送去价值数万余元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冲锋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战斗在单位和社区一线,彰显了新时代劳模的风采和担当。(吕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