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追忆!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禾下乘凉梦”

时间:2021-05-24 19:11:50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袁隆平查看水稻长势。人民网何萌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细雨纷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一生奋斗在杂交水稻事业上的袁老,从未停下科研的脚步,也用一生实现了他的“豪言壮语”。
       犹记得在2020年11月3日,第三代杂交水稻测产组组长谢华安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叁优一号平均亩产911.7公斤!”
       尽管已经有了十足的信心,但得知测产结果时,始终远程关注着测产现场的袁隆平院士还是喜悦地笑出声来。
       “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趁现在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没糊涂,我还可以继续工作,继续做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我要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100后’!”从“三一工程”到如今的两分地养活一个人,袁隆平一直在实现着他的“禾下乘凉梦”!
发现
       一直以来,传统遗传学理论认为,水稻是雌雄同花,没有杂交优势。
       而在1961年的一天,行走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后,便有了新的想法:如果能人工培育杂交稻,水稻产量是不是就能得到极大提升?
       1964至1965年间,他冒着酷暑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也就是杂交水稻的母本。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中文版第17卷第4期发表了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首次描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病态”特征,开启了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技术研发的序幕。文中说:“水稻具杂种优势,尤以籼粳杂种更为突出。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正是这篇跨越了世界水稻育种研究“禁区”的论文,奠定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与产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坚持认为:经多代自交提纯的水稻品种,应该能产生杂种优势。他还大胆预测,通过进一步选育,有望找到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让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并将给水稻带来大幅增产。
       受论文启发,杂交水稻的研究逐步在世界兴起:197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启动杂交水稻研究项目;上世纪90年代初,项目扩展到南亚、东南亚诸国;1991年,国际水稻所在菲律宾育成并释放了首个国外的商业化杂交水稻品种……
应用
       从发现水稻杂种优势现象,到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袁隆平率领团队经过8年努力才一一攻克。
       1970年,袁隆平研究出一株“野败”野生稻,成为所有杂交水稻的母本。
       1973年,他用在海南岛配制的10多斤杂交稻种,在湖南农科院0.08公顷的试验田中试种,亩产高达505公斤。
       1974年,他在安江农校试种自己选育的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杂交水稻,亩产高达628公斤。而普通水稻亩产只有200多公斤。
       此后,通过技术改进,我国实现了杂交稻稻谷产量大幅提高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比如,袁隆平团队研发的Y58S系列杂交水稻品种,连续三年每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成为当时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系。Y两优系列品种累计推广达2.5亿亩以上。
       自1996年中国实施超级稻项目以来,我国杂交水稻从每公顷9.0吨,在袁隆平定下的一个个严格目标下,渐渐朝着更高质、更高产的方向迈进。
       袁隆平在1999年联合发起设立的隆平高科,现已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际化种业公司,并已进入全球种业十强。
       上世纪70年代三系法配套成功、90年代两系法闯关成功、超级稻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过千……袁隆平的目标逐渐实现。
追梦
       袁隆平曾表示,“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这两个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从水田到沙漠再到盐碱地,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袁隆平希望能让更多人“吃上饭,吃饱饭”。
       “倘若全球有一半稻田种上杂交稻,按每公顷比常规水稻增产2吨计算,则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5亿人口。那都是一个个生命啊!”这句袁隆平常挂在嘴边的计算公式,他一直在努力践行着。
       1979年,杂交水稻走出国门,80多个发展中国家参加了我国开设的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班,袁隆平作为培训班的老师,培训过的外国杂交水稻技术人才多达14000多名。
       接下来,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美国、巴西等国,杂交水稻实现大面积种植。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果,也为其他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作出了杰出贡献。在袁隆平的指导下,湖南油菜作物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走在全国前列,湖南也因此成为了该领域内最先实现油菜杂交三系配套的省份。
       2019年9月29日晚,袁隆平院士在接过“共和国勋章”的那一刻,还在憧憬着又一个高产目标。
       2020年秋天,第3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3000斤,“我们近期目标就是把第三代杂交稻的优良品种向全省、全国推广开来。远期目标就是实现禾下乘凉梦,不断地高产、高产更高产。我们双季稻亩产已经达到了1500公斤,之后的目标是一季稻要达到1200公斤,两季稻要达到2000公斤。”“90后”的袁隆平对杂交水稻培育工作依旧充满热情与信心。
       就在不久前,他还依然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坚持科研工作,与团队成员一起探讨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项目方案。
       “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只要身体好,能工作就行了。”如今,袁老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至死未退休,他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禾下可乘凉!
       人民网记者匡滢、何萌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