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首次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燃起,这一时刻被永载奥运史册。对于在电视机前观看的孙晓霞来说,除了兴奋,还有成就感。
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方特种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北方华丰特种化工有限公司火工品技术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回想起当年参与研制奥运珠峰固体火炬的场景,孙晓霞仍然历历在目。珠峰峰顶低温、缺氧、风速大,孙晓霞和同事们需要研制出一种火工药剂,不仅让火焰能在恶劣条件下稳定燃烧,还要保证火焰飘逸美观、燃烧后无污染。
“不同的原材料组合,相同组合的不同配比……一年多的研发过程中,我们调整了近百种药剂配方。”孙晓霞回忆。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药剂操作安全和按时交付,她白天装配药剂,晚上整理数据。
与火打交道,就是孙晓霞每天的工作。火工品是装有火药或炸药,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燃烧或爆炸,以引燃火药、引爆炸药或做机械功的一次性使用的元器件和装置的总称,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
打开孙晓霞的文件柜,半个柜子装的都是各项科技攻关的手写笔记。工作20多年来,这样的手写笔记孙晓霞攒了厚厚的20余本。翻开笔记本,里面记录着各种工艺参数、试验条件、改进思路。
“火工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直接影响装备整体的稳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到每一个细节。”孙晓霞说。
孙晓霞最长的一次科研持续了10余年。那期间,孙晓霞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光资料就写了上千页。
“科研中遇到问题就会装在脑子里,忍不住一直想,白天想还不够,连晚上做梦都在演算,直到问题解决。”孙晓霞说。20多年来,孙晓霞先后完成10余项国家重点型号项目火工品研制、30余项火工品关键技术攻关;27项国防发明专利得到授权或受理。2023年,孙晓霞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现在,孙晓霞手中同时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十几个,每年要完成的试验多达上千次。“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加快打造火工品原创技术策源地!”孙晓霞说。
人民日报记者胡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