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民日报记者颜珂王云娜
稻浪金黄。位于湘江边的这片稻田,是高档优质香型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韶香100”种植试验示范田,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和团队一起培育的。
8月1日上午,这片稻田迎来第三方专家组测产。专家组随机选取3丘田块。此次测产的“韶香100”属再生稻,今年3月播种,其应用的“一种高通量靶向鉴定理化诱变植株M1代突变及获取突变体的方法”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5个月来,从讨论、制定管护细则,到手把手向田间管理人员讲授种植技术,赵炳然团队用心呵护这片稻田。虽已年近六旬,赵炳然仍坚持下田,看水稻长势、察田间管理。看着他赤脚在田里干活,当地农民竖起大拇指:“一看就是老把式。”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我们这些搞育种的,得担起自己的责任。”赵炳然深知良种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好多产区都眼巴巴地盼着新品种呢,我们要实干、加油干!”
测产结果很快出炉:“韶香100”头季平均亩产干谷462.9公斤。
“加快申请品种审定,推进该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专家组郑重写下建议,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赵炳然没有停下脚步,“我们现在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意义重大,但后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在位于长沙市区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实验室里,赵炳然团队成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韶也正忙着为不同的水稻叶片样本进行基因检测。眼下,多个新品种培育同时展开:有的目标品种正开展表型鉴定,有的已经进入小面积制种阶段……
“我们要把种子里边的‘特长生’挑选出来,不断壮大‘特长生’家族,努力让‘特长生’尽快成为产量高、品质好的‘全优生’。”韶也一边说着,一边干着活。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持续贡献科研力量,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